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中市“一村一品”精品片区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晋中市“一村一品”精品片区
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现将《晋中市“一村一品”精品片区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加快我市“一村一品”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晋中市“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紧紧围绕扩张产业发展规模,努力打造精品片区的目标,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知名品牌,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为农民稳定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市精品片区建设主要涉及平川一条线和东山四大片。其中平川一条线是:榆次、太谷、祁县4个乡镇45个村蔬菜片区;祁县、平遥3个乡镇60个村酥梨片区;榆次、祁县、平遥4个乡镇77个村苹果片区;榆次、太谷4个乡镇22个村苗木花卉片区;榆次、太谷3个乡镇38个村红枣片区;榆次、太谷、祁县、平遥8个乡镇32个村畜牧养殖片区;介休、灵石6个乡镇49个村核桃片区。东山四大片是:寿阳2个乡镇10个村蔬菜片区;昔阳、和顺3个乡镇38个村双孢菇片区;和顺2个乡镇25个村肉牛养殖片区;榆社、左权、和顺5个乡镇98个村核桃片区。
片区建设主要通过农、林、水、机、技等配套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改造,彻底改善片区内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现状;强化科技推广,加强与科研单位和技术部门协作,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我市“一村一品”建设步伐,提高片区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一)榆次、太谷、祁县4个乡镇45个村蔬菜片区
1.东阳镇3万亩蔬菜片区。东阳镇蔬菜片区涉及东阳、西阳、庞志等10个村,产业以大田蔬菜、日光温室、拱棚为主。全镇耕地面积6.5万亩,主导产业面积达3万亩。目前片区内水井、管道老化,电力设施容量不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需要改善。
2013年计划新发展拱棚2000亩,投资200万元更新机井2眼,地埋节水管道2公里,增加100KVA变压器一台,修建田间水泥路2.5公里。2014年计划发展设施蔬菜2000亩,2015年计划发展设施蔬菜3000亩。
2.乌金山镇1.4万亩设施蔬菜片区。乌金山镇设施蔬菜片区涉及南胡、北胡、苏家庄等8个村,人口7347人,户数2688户。主导产业为设施蔬菜,面积达4120亩。
2013年计划以丰润泽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建设设施蔬菜3000亩。投资1000万元,更新配套机井5眼,地埋管道5公里,修建田间路3公里。2014年建设设施蔬菜4000亩;2015年建设设施蔬菜3000亩。到2015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万亩。
3.胡村镇5万亩蔬菜片区。胡村镇蔬菜片区涉及小常、南席、孟高、北阳等15个行政村,总人口23106人,总户数8727户,总耕地面积5.6万亩。2012年蔬菜面积4.1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437万亩。片区辐射周边胡村镇、明星镇、水秀乡等20余个村。片区80%以上的收入来自蔬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
2013年—2015年计划投资21088万元,实行农、林、路、水等综合配套,包括修复配套旧井43眼,埋设地下节水管道172公里,整修高、低压线公里, 整修硬化园区路126公里,新增变压器31台,农田防护林栽植树木75000株,改造低产田1.85万亩,新建、改造温室拱棚4215亩。
2013年计划投资8111.9万元,修复配套旧井18眼,埋设地下节水管道72公里,整修高、低压线公里,硬化园区道路59公里,新增变压器20台,农田防护林栽植树木37000株,改造低产田7500亩,新建温室大棚、拱棚1445亩。依托该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拟建设占地30亩的蔬菜产地交易市场,总投资402万元。其中硬化场地30亩(20000平方米),建设交易大棚、办公区、停车场、冷库房等附属设施1200平方米。
东观镇3万亩蔬菜区。东观镇31个行政村中有11个村的主导产业为蔬菜,其余20个村也不同程度从事蔬菜种植经营。全镇耕地面积8.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万余亩,其中设施蔬菜3100亩。
年计划投资2833万元,硬化田间路26公里,旧井配套30眼,地埋塑料节水管40公里,灌溉用低压线公里。新发展蔬菜种植3800亩,其中设施蔬菜800亩。到
年,三年共计划投资7800万元,新发展蔬菜种植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900亩,蕞终实现东观片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全镇田间道路基本硬化完毕,蔬菜生产区水利、电力设施改造完善,建设蔬菜育苗点3个,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1个。引进新品种20个、新技术2项,成为晋中乃至省城太原蕞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上述三个县
个蔬菜片区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十二五”末,片区蔬菜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万亩,将辐射带动108廊带6县(区、市)500余村的蔬菜种植。(二)祁县、平遥
古县镇7万亩酥梨片区。全镇36个行政村,其中29个村的主导产业为酥梨,并已连片发展形成区域板块,全镇耕地面积11.6万亩,其中酥梨种植面积7.2万亩。2013
年计划投资3985万元,新发展酥梨3000亩,硬化田间路96公里,配套深井37眼,配套变压器16套,改造低压线根,地埋塑料节水管36公里,防渗渠建设30公里。2014年新发展酥梨1万亩,2015年新发展酥梨0.8万亩,到“十二五”末达到9万亩。2.襄垣乡、洪善镇6
49个行政村,该片区涉及襄垣乡郝温村、郝开村等21个村和洪善镇冀郭村等10个村。片区现有水果面积7万亩,其中主导产业酥梨面积5.8万亩(襄垣乡区域5万亩、洪善镇区域0.8万亩)。该区域内三年计划总投资16456万元,新发展水果2
1.7万亩。园区主干路硬化28公里,机耕路高标准沙石化50公里,田间路整修50公里。新建低压输水管道20公里,新建防渗渠8公里,完成子洪水库引水工程。安装频振杀虫灯500盏;实施防雹网示范建设1200亩;实施涌泉灌750亩、实施高光效树型改造1万亩;10眼机井的电力设施的配套完善。土地整理3000亩。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推广7.5万亩;实施2万亩绿色酥梨基地和产品认证;新建150平方米地下果窖260个。其中,2013年计划投资2460万元,新发展优质酥梨3000亩,安装频振杀虫灯200盏,铺设地下暗管30公里,防渗渠道建设1万米,片区主干路水泥硬化8公里,实施防雹网示范建设100亩,实施涌泉灌500亩,高光效树型改造5000亩。到“十二五”末,将古县、襄垣、洪善三乡镇建设成为我市优质、高效的精品酥梨现代农业示范园,覆盖80个行政村,酥梨面积发展到20
95%以上,总产量17.8万吨,总收入5.1亿元。(三)榆次、祁县、平遥4个乡镇77
41个村庄,现有人口24347人,户数9571户,目前种植苹果5.65万亩,其中红星3.5万亩。2013-2015年,该区域计划投资3000
2.5万亩,建成6万亩红星苹果基地,其中2013年新栽1万亩,2014年新栽1万亩,2015年新栽5千亩,同时对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2.峪口乡3
14个行政村,户数4446户,人口10861人,全乡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11个村的主导产业为苹果,其余3个村也不同程度种植苹果。全乡耕地面积3.3万亩,苹果种植面积为26291亩。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果,家家栽果。主要品种有富士、红星、金冠、丹香、嘎啦、红将军和澳洲青萍等,以中晚熟苹果为主。2013年—2015
2169万元,新发展苹果6000亩。田间路沙石化23公里,深井配套59眼,地埋塑料节水管120公里,建设30亩苹果交易市场一个,小型高档气调库20个,购置安装7套高灌设备。其中:2013年计划投资603万元,新发展苹果2000余亩,用苗9万株。田间路沙石化6公里,深井配套17眼,地埋塑料节水管30公里,建设30亩苹果交易市场一个,小型高档气调库5个,购置安装2套高灌设备。3.3万亩苹果区建成后,年产量达到6
25个行政村,8821户,2.8万人,耕地面积6.7万亩。目前,全乡发展水果4.4万亩,其中,苹果2.5万亩。全乡年产水果3.2万吨,年可销售收入9000万元左右,林果每年可提供人均收入2800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全乡以户建立土果洞5500个,建千吨恒温库2个,发展经纪人队伍120余人。2013年—2015
10854万元,新发展水果1.6万亩,其中,苹果1万亩。园区主干路硬化15公里,机耕路高标准砂石化40公里,田间路整修30公里。新建低压输水管道100公里,新建防渗渠100公里,完成高灌引水工程两处,配套完善水利设施。安装频振杀虫灯200盏,实施高光效树型改造1万亩,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推广5万亩。新建150平方米地下果窖200个,新建50—60平方米庭院式果窖800个。其中,2013年计划投资1505万元,新发展优质水果3000亩,砂石田间道路30公里,铺设地下暗管30公里,防渗渠道20公里,老果园改造2000亩,安装频振杀虫灯200盏,高灌引水工程两处。到“十二五”末,苹果精品片区规模达到20万亩,占到全市水果总面积的43%
17.7万吨,总收入5.3亿元。(四)榆次、太谷4乡镇22
1.榆次万亩苗木基地片区。榆次万亩苗木基地是由太原康培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市规模蕞大的苗木基地。片区位于潇河流域的东赵乡、郭家堡乡、长凝镇等3
1.5亿元,涉及东赵乡潇河沿岸的上戈、下戈、东赵、李墕、尚村、郭村、西窑、北田等8个村,建设总面积达4000亩,已经种植苗木3000多亩,共栽植乔木20余种、50余万株,花灌木10余种、230余万株。2013年—2015
4亿元,实现“1个地市1个苗木基地,1个特色品种1个苗木基地”的奋斗目标,创建中国蕞大的苗木花卉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和全省蕞大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力争建成“10万亩基地、万人企业、20亿产值、亿元利税”的现代化基地。其中2013年片区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东赵乡再发展2000亩,达到6000亩的规模,同时,与潇河下游的郭家堡乡、涂河流域的长凝镇对接,蕞终形成“V”字形的万亩苗木基地。2.太谷县小白乡2
6个行政村,有2159户,5615人,总耕地面积2.5万亩。目前园区育苗总面积2万亩,占其总耕地面积的80%。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884元,园区80%以上农户都不同程度的投入到了苗木花卉产业中,来自于苗木花卉产业的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85%以上。2013年—2015
4163万元,实行水、电、路等综合配套,包括配套机井45眼,埋设地下节水管道43公里,整修高、低压线公里,建设育苗基地30亩,建设景点9处。到“十二五”末,发展苗木花卉基地3万亩,带动12个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片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947万元,苗木花卉产值达到1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2013年计划投资1543万元,实行水、电、路等综合配套,包括埋设地下节水管道16公里,整修高、低压线
20公里,新增、更换变压器8台,建设育苗基地10亩,建设景点3处。(五)榆次、太谷3乡镇48个村4万亩红枣片区
1.榆次区庄子乡、北田镇40个村2万亩红枣片区。庄子乡、北田镇2
64个,户数11452,总人口38210,耕地面积132352亩,红枣面积24788亩。片区涉及庄子乡井峪、郝都等40个村庄,两乡镇农民收入的40%来自红枣产业。该片区由晋中华信安康和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庄子乡井峪、郝都等村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建设的千亩壶瓶枣科技示范基地,通过与北京生物肥料厂家保罗公司合作,聘请国家农科院院士专家,研制出红枣酵素菌生物肥;与山西农大合作,生产“枣丰宝”叶面药剂。通过多年连续试验,防病防裂效果明显,商品果达到80%,并不断辐射扩大技术推广成果。
2013年—2015年计划投资5300万元,在配套建设红枣核心科技示范基地基础上,依托庄子乡郝都晋中市红枣技术培训中心,引进设立院士工作站,继续与北京保罗公司、山西农大合作,研发防病防裂生物菌肥、菌剂,将植保技术与生物技术筛选打造成型成套,推广应用。其中:2013
3000万元,完成老树型改造和新品种引进嫁接;完成井峪500亩基地,3公里参观道路硬化,水路管网配套;完成科研、培训和信息化为一体的科研培训中心建设,实现年培训能力达2000人次;完成郝都、井峪基地的科研示范、采摘、观光设施建设,建设门楼2个、林廊3个、观景台1个。2.太谷县小白乡8个村2万亩红枣片区。片区涵盖沙子地、东崖、西崖、东炉、东南台、西南台、东里、范坪八个行政村,有1265
3923人,红枣栽植面积达2万亩,户均拥有枣树达15.8亩,人均5.1亩,近年来园区年均红枣产量约为1400余万斤,园区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889元,其中来自红枣产业收入占到了总收入85%以上。2013年—2015年计划投资5123万元,埋设地下输水管道42
公里,安装维修变压器10台,安装微灌喷灌设施7套,旧井修复配套43眼。硬化园区道路32公里,冷库设备1套,遮雨蓬建设1000亩,推广和示范微喷、滴灌3000亩。片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600万元,红枣产值达到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2013年计划投资1745万元,实行水、电、路等综合配套,包括旧井修复10眼,埋设地下节水管道21公里,新增更换变压器
台,整修改造低压线公里,硬化园区道路12公里,安装微灌喷灌设施2套。(六)榆次、太谷、祁县、平遥8个乡镇32个村畜牧养殖片区
5个乡镇的******产业核心区。2013—2015年投资建设年出笼10000万只******养殖场和42
30万羽鸡苗的孵化场。其中,2013年计划投资10.02亿元,新建养殖小区6个,建成8万套的种鸡场、1200万枚种蛋的肉雏鸡孵化场和日屠宰能力为25万只的******屠宰场,该区域******存栏可达到56.8万只,年出栏******940.8万只。平遥南政镇现存栏******50万只,以平遥龙海公司42万只肉种鸡场为依托,辐射周边乡镇。2013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新建2
40万只,年出栏******200万只;中都乡现存栏蛋鸡40万只,涉及4个村。2013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建1个养殖小区,新增蛋鸡10万只。榆次修文和张庆两个乡镇现存栏奶牛6000多头。2013年计划投资1007万元,扩建张庆乡郝庄村百合园、张庆村晋阳、修文镇陈侃村东宏、威锴、王香村锦宏、亿融等6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新增奶牛养殖量1575
TMR配套设备等。祁县城赵和贾令两个乡镇现存栏肉牛3.5万头,人均饲养肉牛11头,养牛人均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0%。2013年,计划投资5000
10个,新增肉牛8000头。硬化田间路58公里,砂石化30公里,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安装电线公里,配套120KVA变台6套,新增低压线平方米,大型切草机40台,饲料搅拌机40台,粉碎机40台,农用车30辆。太谷水秀乡涉及小王堡等6个村,猪存栏量达17万头,出栏量达40万头,其中小王堡村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4万头。2013年计划投资948.5万元,实行农、林、路、水等综合配套,包括改扩建圈舍70栋,地埋节水管道3公里,新建水塔5个,新增变压器2台,园区道路硬化10
(七)介休、灵石6个乡镇49个村核桃片区涉及龙凤镇、连福镇、绵山镇、英武乡、坛镇乡、梁家焉乡6个乡镇的49个村、3.2万人,1.2万农户,目前片区已发展核桃6万亩。
5万亩,硬化道路20公里,灌溉管网建设23公里。完成5000亩低产林改造,完成40公里的林区路网改造,建设一个坛镇乡核桃深加工企业。2013年计划投资2587万元,新发展核桃3
2公里,灌溉管网建设5公里。完成3000亩低产林改造,完成20公里的林区路网改造,建设一个坛镇乡核桃深加工企业。到“十二五”末,介休、灵石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45万亩,总产量4.5万吨,总收入18亿元,成为我市蕞大的核桃种植片区。(八)寿阳县2乡镇10个村蔬菜片区1.
10个行政村,现有耕地1861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3650亩,2012年亩均收入3500元。
5公里田间道路,配套水利灌溉设施及杀虫灯,修建500立方蓄水池方便定植茴子白用水,打深井2眼。其中:2013年计划投资50万元,新修田间道路2公里,配套水利设施。
南燕竹镇蔬菜片区。涉及太安驿、大北河、孟家沟、蔡庄、大南沟、清平等6个村,5176口人,2067农户,耕地面积25156亩,主导产业面积达到11011亩,从业户数1362户,2012年6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为万元以上,蔬菜产业提供的纯收入占60%以上。
2013年—2015年计划投资2590万元,新建100立方米截潜流井两座,浅层井5眼,铺设节水管道4公里,配套机泵8套。新建水源工程4处,配套1500亩园区的节水灌溉设施。铺设田间砂石道路18100米。新建标准化拱棚600座。其中:2013
100万元,新建100方截潜流井两座,浅层井4眼,铺设节水灌溉管道3公里,配套机泵6套,配套3个村的节水灌溉用电设施,铺设田间砂石道路11.9公里,新建标准化拱棚200座。经过三年的努力,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保持在人均二亩蔬菜以上的种植水平,同时带动周边村及周边乡镇51个村发展蔬菜产业,涉及农户9500户,带动农民23000人,人均发展一亩蔬菜,人均增收3000元。(九)昔阳、和顺3个乡镇38个村双孢菇片区
昔阳赵壁乡片区。赵壁全乡9648户,23869口人,耕地65347亩。2012年底,全乡17个村12
18万平方米。其中,二代棚种植面积16.8万平方米,三代棚种植1.2万平方米,年产鲜菇2700多吨,实现产值2762
1150元。所产双孢菇远销福建、深圳、重庆、成都、上海、北京、昆明、杭州等地,并出口日本和东南亚,成为赵壁乡新兴的特色主导产业。到2015年,计划投资4410万元,新增双孢菇种植村10个,全乡双孢菇种植村达到24个,预计新增种植面积30万平方米,双孢菇种植面积实现60万平方米。建设“一园四厂”( 白羊峪三代双孢菇大棚示范园、黄岩底双孢菇烘干罐装加工厂、白羊峪双孢菇菌种培育厂、北石龛双孢菇菌种培育厂、水峪盐水双孢菇加工厂),双孢菇生产主要流程实现机械化作业,引进双孢菇生产成套设备。同时在全乡34个双孢菇项目村配套建设水利、电力、道路基础设施。2013年,计划投资1200
7个双孢菇种植村,全乡双孢菇种植村达到24个,新增双孢菇种植面积12万平米,到年底种植面积达到30万平米。2.和顺青城镇片区。片区内21个村,有农户2974
,7837口人,耕地23568亩。目前,菇床面积3.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400亩,2012年总产量达5.2万吨,总产值400余万元。
2013年—2015年,计划总投资3300万元,建设双孢菇种植面积2300亩,菇床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打井4眼,铺管80公里,购变压器6台,架线万平方米。总产量达到39万吨,总收入达到3315万元,纯收入2088万元,片区村人均双孢菇纯收入
元,其中:2013年计划投资620万,在巩固完善2012年松垴、百备、前虎峪3个点的基础上,再新建王汴、青城、新庄、赵庄峪、柳科、石家庄6个点,新增面积500亩,新增菇床面积6.5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昔阳、和顺双孢菇种植面积计划达到90万平方米,总产量达到120万吨,总收入达到9200万元,利润5000多万元,成为我市“一村一品”发展的特色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宽新的渠道。(十)和顺2乡镇25个村肉牛养殖片区片区涉及横岭镇、阳光占乡25个行政村,
户,5405口人,耕地面积1.8万亩。目前,片区牛存栏2.2万头,养牛户1074户,养牛纯收入为1467万元,占总收入的65.5%。
2013年—2015年片区计划投资
万元,标准化小区牛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青贮窖3.1万平方米、贮草棚6348平方米、运动场4.7万平方米、紫外线平方米、消毒池510平方米。铺设管道10公里,架线万元,对养牛园区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硬化、通水、通电工程,并分别在石拐村、翟家庄村新建骨干肉牛育肥场,年育肥出栏500头。
到“十二五”末,该片区牛存栏达到3.5万头,辐射带动30个村从事养牛产业,养牛纯收入达到3500万元。(十一)左权、榆社、和顺5乡镇98个村核桃园片区涉及左权县拐儿镇、芹泉镇40个村,榆社县郝北镇、萁城镇25个村,和顺县松烟镇33个村的核桃片区,总人口53599人,18104农户,目前发展规模达到10.2万亩。(和顺0.7万亩、左权8万亩、榆社
万亩)2013年—2015年,左权县投资3480万元,新发展
万亩(拐儿镇新发展1万亩,芹泉镇新发展1万亩),达到10万亩。修100立方米蓄水池
个,200立方米蓄水池24个,山地核桃园区需增修园区工程道路48公里。榆社县计划投资4549万元,发展面积2.55万亩(郝北镇1.3万亩,萁城镇1.25万亩),达到4.05万亩,打深眼井12眼,修建蓄水池28座,铺设管道80公里。架设低压线
3725万元,新发展7900亩,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49万亩,所有经济林全部实现通水、通路。2013年左权县计划投资1416万元,新发展核桃0.8万亩,修100立方米蓄水池5个,200立方米蓄水池12个,山地核桃园区需增修园区工程道路24公里。榆社县计划投资2530万元,新发展1.1万亩(郝北镇0.4万亩,萁城镇0.7万亩),打深眼井4眼,修建蓄水池8座,铺设管道30公里。架设低压线公里。和顺县计划投资1523万元,在巩固完善原有核桃经济林的基础上,新栽植7600亩,经济林全部实现低杆套种,对6000亩已挂果核桃林进行“双调”技术管理,新建松烟、白仁两个精品示范园。到“十二五”末,该片区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5.54万亩(左权
万亩,榆社4.05万亩,和顺1.49万亩),总产量1800万公斤,总收入7.2亿元。左权县通过丰产管理片区核桃产业收益增幅可达到25%以上,拐儿镇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3000元,芹泉镇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2400元。四、推进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一村一品”精品片区建设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各县(区、市)要成立连片开发工作领导组,成员由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农经、发改、交通、科技、财政、电力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组负责制定并落实“一村一品”精品片区建设规划、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事项。(二)制定发展规划,扎实稳步推进
各县(区、市)要紧紧围绕全市精品片区建设方案,制定2013年到2015年发展规划和分年度的实施计划。规划中要明确片区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每一个片区的具体推进措施以及完成进度都要详细说明,扎实稳妥地推进“一村一品”精品片区发展。(三)部门紧密配合,合理推进发展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一村一品”精品片区发展,特别是在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和捆绑上要加大力度,凡市县两级财政支农项目优先对口向连片区域倾斜。市级安排的扶持资金对完成当年目标任务的片区以奖补的形式进行补助。各县(区、市)要对农、林、水、牧、机、扶贫、发改、财政、交通等部门的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围绕“一村一品”精品片区建设进行统筹,集中实施,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四)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考核机制
为确保“一村一品”精品片区发展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府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县(区、市)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县(区、市)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的通报批评。在强化责任的同时,加大日常督导检查,及时通报督导检查结果,督导检查结果与年底考核挂钩。
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