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引领村级集体经济走上“快车道”
政策推动 资金拉动 产业撬动 能人带动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张颖)近年来,昔阳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组织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通过探索“七型”模式,深化“六条路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昔阳县村级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
走进昔阳县赵壁乡北思贤玉米烘干厂,送粮车辆往来穿梭,烘干、分选等工序一片繁忙景象。村民赵东艳正在仓库里对新收购的玉米进行化验,测量种子水分含量,查看是否霉变。北思贤玉米烘干厂业务员赵东艳说:“北思贤烘干厂2015年建成后,我一直在这里工作,主要负责采购玉米和销售玉米,每个月的工资能挣到4500元。”
玉米烘干厂的建立,为北思贤村及周边农民在田间地头盖起了仓库,为家门口卖粮建起了“粮仓”,年烘干量可达1600万斤。
“2020年,我租了北思贤村玉米烘干厂,进行玉米收购加工和销售,每年给村里缴纳5万元租金,同时带动周边20个村民在这儿打工,每个月大概有3000元的工资收入。”北思贤玉米烘干厂负责人高军军表示。
建立上下联动发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形成全乡上下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合力。昔阳县赵壁乡坚持政策先行、党建引领,多措并举、联动发力,从2018年开始到2020年共实施了三批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加上原有的光伏项目扶持,目前,全乡2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5万元以上,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赵壁乡西横山村村民杨四廷说:“2019年10月,我承包了西横山的4个大棚,一个大棚上交集体1万元,4个大棚共4万元。大棚里种了羊肚菌,一个棚的产量能达到400余斤,按现在市场行情一个大棚能收入4万余元,4个棚就能收入16万元。”
去年,东冶头镇积极响应昔阳县一系列发展集体经济和加强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充分发挥“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通过产业撬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东冶头镇东固壁村村委会主任卜瑞斌说,2020年,东固壁村利用村集体资金60万元,村自筹85万元和鑫泰养殖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新建了一栋年出栏3000头,占地16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共设50个栏位,一年鑫泰养殖场给村里缴纳12万元。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的研究决定,拿出70%用于公共事业和村级事务,30%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村民的福利。
政策推动、资金拉动、产业撬动、能人带动“四动模式”是昔阳县近年来积极探索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新模式。目前,昔阳县231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100%,10万元以上的村119个,占比51.5%。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