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透过数据看上半年我市投资平稳增长

admin8个月前 (09-29)晋中产业信息19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特别是今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与疫情多点散发的严峻挑战,稳住经济大盘,稳投资成为关键之举。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三个一批”活动,不断加大在工业、产业、基础设施、开发区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稳定器”作用,有效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1至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5.0亿元,同比增长5.6%。

  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然而在疫情冲击下,如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消费、出口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投资就成了稳增长的驾辕之马。而这其中,工业是支撑晋中经济的脊梁,工业投资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据市统计局数据,1至6月,全市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9.2%,较一季度提升27.1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主导行业投资加快。我市的九大行业除医药、冶金、建材下降外,其余六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煤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1%;食品工业投资增长1.7%;化学工业投资增长24.5%;炼焦工业投资在两高项目复工复产的带动下5月实现由负转正,6月快速增长,增速达86.2%;装备制造业在保罗汽车产业园项目(一期)、中南高科晋中通用设备智造未来城产业园项目、晋中市新能源专用汽车生产基地项目等本年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的拉动下增长49.1%;电力工业投资增长233.8%,在三峡能源晋中市昔阳县首期50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太谷区华能绿洲100MW光伏发电项目、和顺县马坊二期80MW风电项目等光伏、风电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拉动下全市新能源发电增长1274.9%,成为拉动电力工业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今年上半年,我市立足产业基础,稳住传统产业的基础面,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挥山西甲醇资源和重卡市场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地标,带动了产业投资持续向好。1至6月,全市产业投资完成188.4亿元,同比增长26.0%,增速高于全市总投资速度2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20.2个百分点,占总投资额比重达47.7%,占比较一季度提升5.5个百分点。从项目规模看,实现了5000万元以下、以上双增长。上半年,全市500-5000万元项目完成产业投资22.5亿元,同比增长32.5%;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产业投资165.8亿元,同比增长25.1%。从行业看,呈现四增三降态势。采矿业完成投资30.3亿元,同比增长18.9%;制造业完成投资86.5亿元,同比增长29.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8.7亿元,同比增长97.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91.2%。而受疫情影响,全市农林牧渔业投资、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

  重大项目是经济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手棋。我市始终把项目这个先手棋拿在手中,在项目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措施,抓前期、优服务、强保障,全力推动了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持续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能助力。

  今年以来,我市新开工投资项目支撑作用明显。1至6月,全市新开工项目入库343个,同比增加54个,增长18.7%。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02个,同比增加10个,增长10.9%;5000万元以下项目237个,同比增加61个,增长34.7%。新开工项目的增加,成为全市投资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开发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我市开发区建设不断加速,投资引擎作用凸显。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类开发区投资完成153.4亿元,增长24.0%,增幅较全市投资增速快18.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类开发区带动作用明显,9个工业类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7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80.7亿元,增长26.3%,占全市工业投资的51.9%,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5.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对稳增长将发挥关键作用。

  今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一批事关群众便捷出行的道路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受疫情影响部分基础设施项目4月投资有所放缓,5月开始昔阳(晋冀界)至榆次高速公路项目、国道208线清徐县常家庄至晋中长治界一级公路新建工程、国道241(省道222)线平遥香乐至沁源后沟段公路新建工程、G340榆社县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和董榆线寒湖岭隧道新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施工建设,成为了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更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的保障。

  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完成98.5亿元,同比增长2.7%。

  晋中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直各部门协办

  地址: 晋中市榆次区新华街199号 建议用1920*1080 分辨率浏览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Q2产办运营力20强!政策加力提效助力产业园区加速落地|睿和研究

Q2产办运营力20强!政策加力提效助力产业园区加速落地|睿和研究

  继一季度山东、成都、云南等地推行二季度河南、海南、佛山、黑龙江等省市也陆续出台推行“标准地”相关政策,以“亩产论英雄”成普遍趋势,反映出各地政府对于产业升级的迫切诉求。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宏观导向时,产业地产行业服务于区域产业升级是未来的核心方向与蕞大机遇。   二季度产业地产主要的关键词为“效率”和“速度”。   首先标准地仍是政策热词,继一季度山...

中南高科_企业_数字媒体及职业招聘网站-数英网

中南高科_企业_数字媒体及职业招聘网站-数英网

  中南高科,是中南集团旗下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投资运营商,已布局全国40+城市,链接企业10万家,并与上海交大、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东方智库达成合作,打造集产学研、产业链、投资孵化、运营服务于一体的超级平台,为振兴实业奋斗,全面守护中国创新。   中南高科紧跟“制造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以新兴产业园区发展为基础,以产业资源导入与产业发展服务为核心竞争力,全力...

中南高科·晋中制造未来城产业园

中南高科·晋中制造未来城产业园

  中南高科·晋中智造未来城产业园项目,作为中南高科落子山西的首个产业项目,项目总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首期239亩,首期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项目全期计划总投资40亿,,建成后将成为集总部办公、智能制造、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   中南高科·晋中智造未来城产业园,以智能制造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疗、智能科技...

中南高科·晋中通用设备智造未来城产业园项目

中南高科·晋中通用设备智造未来城产业园项目

  100万项目业主招标公告专属发布平台   我已阅读并同意《招标采购导航网的协议》   中南高科·晋中通用设备智造未来城产业园项目   中南高科·晋中通用设备智造未来城产业园项目   发布日期:2021-03-04   对项目涉及的关键工程/设备的项目,可申请定制查询:   详...

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再引8家企业入园

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再引8家企业入园

  原标题: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再引8家企业入园   “聚力服务•共创未来”——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招商服务中心盛大开放暨新一批入园企业签约仪式日前在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举行。经过一年的建设,园区迎来了项目招商中心盛大开放,和新一批8家企业正式签订入园协议。这标志着中南高科肇庆端州项目的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

中南高科回应前员工辞退事件:公司已充分保障当事人权利、合法合规

中南高科回应前员工辞退事件:公司已充分保障当事人权利、合法合规

  近日,网络上出现一则关于“中南高科品牌总监举报公司违法暴力辞退、应诉期间屡次伪造证据”的文章,主要内容系企业前员工与公司存在的劳资纠纷,列举了其在离职过程中的部分经历。   6月7日晚,中南高科产业集团就此事进行了官方回应。中南高科称,已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于官微公示,内容如下:   针对刘某文中的举证,中南高科声明...

中南高科金西创业创新产业园_金华中南高科金西创业创新产业园详情-金华搜狐焦点网

中南高科金西创业创新产业园_金华中南高科金西创业创新产业园详情-金华搜狐焦点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升级浏览器,或者用以下浏览器浏览   您也可以直接使用焦点APP或微信小程序浏览   订阅看房动态 享受一对一的专业解答!   中南高科·金西创业创新产业园户型   交房时间:2021年5月31日入住   价格:5地段:5交通:5配套:5环境:...

中南高科:致力于成为“专精特新”产业服务领域领航者

中南高科:致力于成为“专精特新”产业服务领域领航者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使命要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两化深度融合”的重大举措。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需要深入研究如何精准找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