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这31个村将发展规划!涉及小赵、西墕沟、张胡、大伽南有你们村吗?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榆次这31个村将发展规划!涉及小赵、西墕沟、张胡、大伽南...有你们村吗?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北承太原都市区,南接太谷农谷建设”发展规划,以“一个核心基地、三条产业廊带、五大产业片区”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把北田建设成为榆次乡村振兴先行区。
立足北田地理条件、区位特色、产业优势,力争到2022年,基本实现种植标准化、休闲产业化、养殖园区化、工业规模化,生活宜居化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乡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有效治理明显巩固,文明乡风日益浓厚。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全面实现。
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统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升果蔬牧三个主导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创造优势产业和优质品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建设一个核心基地,即北梁道新红星示范园区。瞄准优质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把果品真正打造成北田快速发展的主要动能。坚持连片开发模式,继续完善以大伽南村为中心的北梁道一线八村精品红星苹果生产基地,重点新建北田、大伽南、福堂、福堂庄等8个精品果园,建设清清合作社大伽南果树示范基地,以通过核心区的示范带动,推动全镇果品量质齐升。
2、完善三条产业廊带,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榆长线万亩经济林带、豆东线万亩经济林带和南黄线万亩经济林带。借力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依托林果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在苹果产业保持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加快主干道路沿线干果经济林的改造提升,加快形成覆盖102省道以东的环形高规格绿色经济林模块。
3、成形五大产业片区,即改造高标准温室片区,打造休闲农业片区,建成规模化养殖片区,建设工业经济片区,推动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依托杨梁富春红玉合作社火龙果合作社和青年农民创业基地,打造杨梁—豆腐庄—张村一线亩高标准温室片区,建设省城太原和周边地区的四季菜园。适度推扩“南果北种”模式,形成独具北田特色的新型业态。
借助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结合张胡村新农村建设成果,依托龙昕育苗基地,建设大伽南、张胡休闲农业片区,将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与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休闲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消费基地,打通一、二、三产业各个环节,形成完备的产业发展生态链。
抓好得天缘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粪肥综合利用系统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辐射梁坪、南流、小南庄、北流、东卜沟等八村,建成南梁片规模化养殖片区,带动北田养殖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充分利用102省道以西村划入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潇河产业园区的契机,做好划入区域的产业转移,合理规划用地布局,腾笼换鸟,为工业经济发展留出空间,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有机协调工业发展格局,建设工业经济片区。
积极开展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加快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排水管网建设,以张胡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宜居集镇建设进程,重点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4、打造金秋采摘文化名片,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借力全区“农业品牌创建年”活动,培育一批北田特色、优质、安全的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创建,为北田金秋水果采摘节注入新血液,搭建新平台,拓张新内涵,提升新高度,将采摘节打造成为全榆次乃至晋中的农业文化名片。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依托,规划全镇接待点和102省道沿线乡村旅游线路,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庄园、温室园区、经济林带,逐步打造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的休闲农业产业,建设北田旅游、采摘、观光、休闲、住宿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新业态。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缩小城乡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完成南张、药村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全镇耕地质量;配套续建与节水改造 “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集约利用农水资源;在东部山区、丘陵推广耐旱集成技术,优化农业结构,培育1个有机旱作品牌。
2、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南黄线拓宽改造工程,申请实施源东线南延工程,论证豆腐庄-杨梁龙城高速出入口工程,规划季麻-北流农村公路,拓宽北流-小南庄-南流农村路,进一步加深通达度,打通断头路,连通循环路,促进干线公路提档升级,支线公路联网成片。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把农村公路与旅游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独具北田特色的地标建设和标识标牌建设,将旅游路打造成景观路,助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3、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的应用,在西双、东双、北田、杜堡规划建设物流商贸基地,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以北田供销社为平台,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农村煤改气、煤改电等工程建设。积极启动大桥、南河、中元等地质灾害区域村的整村易地搬迁工程,在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人力、产业、资源的集聚。
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北田村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鼓励具备条件的村发展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落实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到2020年镇内所有寄宿制学校后勤装备达到省定标准。广泛开展卫生和健康教育活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加快北田卫生院医联体建设,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6%;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推进农村蕞低生活保障工作动态化、精细化,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政策,力争居民参保率达到99.9%;建设小赵、西墕沟、张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公共食堂,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实施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引深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拆违治乱提质攻坚行动,巩固环境整治成果。
1、实施亮化建设。在北田、南流、小南庄、南河、大乔村内主要街道、公共活动场所安装路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亮化工程覆盖面,改善群众夜间出行条件。
2、实施绿化建设。做好入南流入村路、田乔入村路的通道绿化工程;实施东双、西双、小伽南连接线,巩村、小赵、北田连接线,北流、小南庄、南流连接线道路绿化工程;提升东祁、西祁、南张园林村建设档次,建设村内小游园和环村林带,大力推进街道绿化。依托林果丰合作社,实施杜堡、西祁、福堂、北流生态经济林建设。
3、实施净化建设。全面巩固秸秆禁烧成果,确保秸秆禁烧工作持续加强。以垃圾治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建设完善“户分拣、组归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新建北田村垃圾集中转运站。实施农村排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实施北田村、西双村、兴隆庄排水管网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效遏制村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农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工作。
4、实施美化建设。着力改善村庄道路、河道、庭院、房前屋后环境,全面整治村庄内乱堆、乱放、乱贴、乱搭、乱建现象,促进村庄公共空间整洁与美化。实施“1+1”工程,以镇政府所在地和张胡村为重点,高规格规划设计村内公共空间,注重自然环境、乡土风情、历史文化、生活功能的融合与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样板。
1、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打通双向融通渠道,让广大农民蕞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蕞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完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在完成农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逐步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和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全区实施方案要求,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2019年上半年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推动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落实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落实支持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政策。
3、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林果丰、清清苹果、龙昕育苗为重点,大力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四类新型经营主体。以西双、小赵为试点积极探索和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本合作社,有效盘活农村土地、劳力、资本等要素。以北田供销社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振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诚信文化,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乡风。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完善31个农村文化大院,配套31处健身设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新建1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5个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室外活动场所,完成国家公共文化体系验收。
2、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加强村红白理事会等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加快农村殡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增强干部法治观念,提高农民法治素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到2020年文明村占比达到50%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