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汇通产业园
组建之初,百废待兴。面对办公条件不完善、经费不到位、人员不齐全、基础信息不完备等困难,汇通产业园区的工作人员不等不靠,主动上手,随即展开了深学习、摸底数、细调研、强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对于示范区来讲服务是主题,对于汇通产业园来讲服务则是任务,是主要的工作内容。面对企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我们就是服务员、信息员、维护员、救火员。”汇通产业园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克勤如是说。
自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挂牌后,先后制定出台的产业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26项政策制度及开发区出台的产业扶持、人才奖励、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等。为了让企业了解开发区优惠的扶持政策,汇通产业园开展主动上门送政策服务。主动了解并及时解决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将示范区新出台的26项政策送达到企业手上,帮助企业按照政策指导下一步的经营方向,并享受其中的利好。亮龙涂料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开发区现在服务环境好,审批手续办理非常快,还为提供政策信息服务……让我们企业无后顾之忧了!”
走进智能制造园项目现场,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智能制造园项目经理邓玉栋说:“由于108国道封闭,导致企业运输困难,开发区汇通产业园帮我们协调开通了一条路,让建设进度一点也不受影响。企业入驻需要10千伏高压线,又帮我们协调,目前正在为企业建设变电站。”
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是项目建设年,涉及汇通产业园的项目总计46项,其中续建项目20项,新建项目14项,技改项目12项。截至目前,46个项目已开工39个,完成投资6.424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的21.2%。为帮助这些项目尽快建成落地,汇通产业园各包扶小组紧盯项目,倒排进度表,时刻掌握项目的信息动态,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实行奖惩制度,对推进速度迅速的项目单位给予表彰,对进展缓慢进行“惩处”,对推进不力的启动约谈机制。同时继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承诺制前置手续的办理,尽可能地在目前办理周期的基础上再压缩,加快项目的进地作业时间,让项目单位放心施工,安全施工。
此外,加大“扫黑除恶”力度,为建设单位和企业打造宽松放心发展环境。“如今,开发区投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德元堂技改项目从开始到现在没有受到任何的制约因素。以前,企业自己办一些事找不对人,自身协调不好,如今,汇通产业园区给我们派了帮扶小组,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不耽误进度,也不浪费时间。”德元堂经理张嘉豪告诉记者。
实体企业是经济命脉。如何让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壮大,一直是汇通产业园区努力的方向。今年,在持续帮扶企业的同时,他们重点抓住产值已达5000万元的14户规上企业,帮助它们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生产因素的配置上给予强有力的扶持与帮助,主动联系银行部门进行上门服务,解决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的需求,着力协调解决软环境问题,帮助企业一心一意搞生产,腾出精力跑市场,进一步释放产能,进一步拓展市场渠道。
汇通产业园区成立之初,汇集了原晋中开发区和原榆次工业园的企业,入园企业达到2800户,可规模以上企业仅有74户,大部分企业是规模以下企业,规下法人企业数由原来的34户左右增加至222户左右,涉及食品、轻纺、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气器材、生物医药等行业,机械制造业占全部行业的72.52%。
而这些规下生产企业多为资源和初级加工传统型的企业,精深加工的产品少,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增加值率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成为了制约企业成长的桎梏。
支持小企业转型提档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汇通产业园针对产业层级低、产能落后等现象,着力整合配置生产要素,加快现有企业升级改造,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7户。
目前,汇通产业园围绕开发区管委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的要求,大力实施“育新、扶强、提质、融合”四大工程。以规上企业的培养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今年重点培育小升规企业20户,争取新增入规企业10户,预计新增产值3亿元。已经优选了山西新思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贤志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菲沐盛(山西)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梁汾醋业有限公司、山西壹泰科电工设备有限公司、山西麦克雷斯液压有限公司、山西海特尔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山西天生红枣夜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孟氏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凯得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户企业,作为今年小升规的重点培养企业。
面对传统产业发展达到瓶颈期的问题,高新产业也存在低附加值的问题,开发区汇通产业园区鼓励和引导企业瞄准主营业务领域进行精耕细作,沿着产业链加大技术攻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支柱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含量在山西省内甚至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为更好的推进发展晋药,去年,德元堂药业实施了搬迁技改扩产,目前,部分设备的安装调试已经完成,车间认证工作也持续进行。项目建成后,整个产量预计翻三倍,年销售额预计达到16亿元,税收预计达3亿元。
项目建设年正在火热进行中,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汇通产业园正踏步向高质量转型发展迈进。
本招标项目 山西博通创意园标准化厂房项目施工 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18-97批准建设,招标人为 晋中博通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资金来自 企业自筹 ,项目出资比例为 100% ,项目已经报建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 施工 进行公开招标。
本招标项目 山西博通创意园标准化厂房项目 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18-97批准建设,招标人为 晋中博通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 ,项目出资比例为 100% ,项目已经报建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 施工 进行公开招标。
2.6工程建设地点: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汇通产业园区机械园3号路北侧、1号路西侧;
发布时间:2019-04-10 15:59:06发布人:汇通产业园事业服务中心来源:汇通产业园事业服务中心访问量:34次
山西金紫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紫苏种植、加工、销售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以紫苏油、蛋白粉等保健食品、医药原料为主。
紫苏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化开发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包含综合研发楼、生产车间、库房及其他附属用房。项目于2018年3月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目前综合研发楼主体已封顶,车间、库房所有基础已完成,28#钢结构已完成。项目已于2019年3月15日复工,全年预计完成投资2亿元,到年底完成一期生产设备安装调试。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1.05亿元,可解决200人就业,带动1万户农民的收入提升。
山西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以晋商精神为底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锐意进取、阔步前行……
高歌奋进拓新路。“作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山西特色食品品牌企业十强,海玉园食品以大讨论推动大发展,首季开门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00%。”山西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海说:“300亩绿色园区项目即将动工,四大系列杂粮新品也相继问世,我们力争五年突破20亿元,致力打造中国健康休闲零食一流品牌,为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力量。”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是山西规模蕞大的饼干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石头饼、饼干、糕点、面包、馍片等,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海玉结合自身 20 余年的食品深加工经验优势,依托山西“杂粮王国”的资源优势,以“退村入园”为契机,启动了300亩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在原有智力资本、技术领先、管理优秀、品牌知名的基础上拓新路、谋发展,进行扩大生产,致力打造北方蕞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勇跻山西民营企业百强行列,争当中国绿色食品行业领军者。
抓好项目促发展。新建的300亩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约9.2亿元,占地 300 亩,位于环城南路以北,太重液压厂区西侧,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与近在咫尺的山西农谷在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产业精深化等各个层面形成紧密良性互动。绿色食品产业园坚持新发展理念,集生产、研发、办公及企业文化为一体,努力建设一个高端化、精深化、绿色化、花园式的 “杂粮功能性食品产业园”,全面带动当地杂粮、干果、中药材、蔬菜、禽蛋等加工企业共同发展。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于6月份进行开工建设。
东风劲吹好扬帆。全力推进新建项目,争当中国绿色食品行业领军者,海玉的底气源自哪里?来自企业的实绩实干,更来自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干部入企帮扶,送来了党委政府惠企的大礼包;利好惠企政策,让海玉做强做优的底气足。”张文海如是说。万名干部入企帮扶,为企业送服务、问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土地、人才等难题,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消除发展瓶颈,促进本地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晋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五条》等利好政策的出台,倾力支持民营企业,使政策引导更加精准、资金支持更加有效、涉企服务更加贴心,让广大民营企业享受更多“阳光雨露”,助力民营企业生机勃勃。
科技创新添助力。“海玉园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和互联网+发展新途径,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推出更多、更好消费者喜爱的健康食品。”张文海说,“生产一代技术,储备一代技术,研发一代技术,以确保海玉品牌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据张文海介绍,海玉石头饼生产工艺为海玉原创、独创、首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几十项,属于行业标杆、领导者。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在300亩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中,海玉继续与山西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保持密切的研发合作关系,指导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更好更快研发新产品。同时,将持续开展品牌质量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
美好未来更可期。合理的车间布局、先进的洁净车间、规范的生产流程、严格的品质管控……海玉员工对绿色食品产业园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据了解,300亩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达效后,可日产500吨,年产15万吨,年缴税金6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 3000 余个,带动100余家杂粮、干果、中药材、蔬菜等上游供应链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同时,项目还将以“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为模式,通过订单种植,辐射周边2万农户发展特色功能杂粮种植和特色养殖,带动周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报讯 5月13日,笔者在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紫苏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化开发项目现场看到,施工人员佩戴着口罩有序作业。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3个车间钢结构已完工,综合研发楼主楼6层正在进行钢筋模板施工,综合研发楼东侧裙楼正在进行灰土施工,预计2020年6月底部分投产。
近年来,紫苏作为油料作物新军,市场需求递增,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其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表现为综合深加工技术不足与优良品种的缺乏。紫苏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化开发项目落地我市,不仅契合当前市场发展需求,也使得拉长农产品经济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该项目位于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汇通产业园,投资主体为山西金紫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研发楼、生产车间、库房及其他附属用房。项目于2018年3月开工建设,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2亿元。
山西金紫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中北大学紫苏特色产品和技术优势,充分整合农业、科技资源,集种植、加工、销售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将设计建立紫苏油、蛋白粉和茎叶加工生产线,产品均属纯天然植物紫苏的提炼物,以紫苏油、蛋白粉等保健食品、医药原料为主。
项目负责人表示,本项目技术依托于中北大学专业教授团队多年研究的紫苏专利技术及育苗成果,拥有适宜山西土地生长的优良种子品种及综合加工专利技术,雄厚的研发队伍、高层次的人才优势、高新的专利技术使得项目实现了品种资源、加工工艺、产品研发等多方面创新。项目既弥补了当前紫苏市场开发不足的问题,也将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成运营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1.05亿元,解决200人就业,带动1万户农民提升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