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admin4个月前 (09-29)晋中产业信息7

  : 上海市长宁区协通路269号建滔广场2号楼5楼

  中南高科·锦祥智能制造产业园 合肥肥西 独栋、分层厂房出售 独栋3层1800平 独栋5层3000平 分层620平 厂房售价可谈

  中南高科·合肥智能制造产业园 合肥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 独栋、分层厂房出售 现房 少量出售 独栋双层711平 分层600平

  中南高科·南京浦口智造基地 南京浦口桥林 独栋、分层研发厂房出售 分层650平起售 独栋2000平起售 只要您认可区位厂房适用 厂房的价格可谈 面谈

  中南高科·无锡惠山智造产业园 研发办公厂房出售 无锡惠山独栋三层厂房出售 1100-2000平均有 只要您认可区位厂房适用 厂房的价格可谈 面谈 可谈 可谈 可谈

  中南高科·长兴绿色智造产业园 浙江湖州长兴煤山镇厂房出售 独栋双层1700平起 三层独栋2000平起 只要您认可区位厂房适用 厂房的价格可谈 面谈 可谈 可谈

  中南高科·常熟现代智造产业园 苏州常熟三层半独栋厂房研发楼出售 1500平/栋起 只要您认可区位厂房适用 厂房的价格可谈 面谈 可谈

  中南高科·南谯智慧小镇 南京边滁州南谯独栋厂房出售 分层815平起 三层独栋1500平 1800平 3600平 价格可谈 面谈 可谈 可谈

  《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54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082015年)引 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党中央做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在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的基础上,把农业现代化提到了战略层面,实现“三化”协调推进。根据农业部编制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方案的安排和我省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基础工程,是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我省优势农产品经过多年的布局优化和产业开发,总体上已经进入规模扩张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构建山西优

  2、势农产品产业群体,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按照一种产品规划一片优势区域,建设一项重点工程,推出一套发展模式,制定一套扶持政策的发展思路,选择一批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对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diyi章 发展现状一、历史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省农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从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民收入成倍增长,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省农业的进步是在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优化中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diyi次是20世纪80年

  3、代中期的被动性调整。表现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业生产结束了“以粮为纲”的历史,逐步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转变,经济作物和养殖业迅速发展。1984年与1978年相比,林牧渔各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7.4%上升到24.4%;在种植业内部,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的适应性调整。表现为随着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明显增加,农业结构内部调整继续加快步伐。种植业生产由单一的追求高产转向高产优质并重,内部结构趋向合理,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比重继续上升。林牧副渔各业并举发展,优质农产品和高附加

  4、值农产品比重上升。1997年与1990年相比,水果总产增长近3倍;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99.5%和89.5%。畜牧业连续几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比1990年增长77%、120%、76.5%。林牧渔各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28.7%上升到33.4%。第三次是90年代后期以来的全面战略性调整。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全面接轨给我省农业带来的影响,农业结构进入了全面战略性调整阶段。表现为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开始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农业产业结构与各业内部结构同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

  5、局框架初步构建,优质专用品种比例大幅提高。这一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zui快zui好的时期。二、主要农产品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在三次大的结构调整中我省优势农产品逐步显现出来,但是“多的不好,好的不多”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具有“走出去”能力的产品还很少。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为6233万美元,只占全国出口份额0.2%。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立足点出发,综合分析我省主要农产品发展现状与潜力,对推进优势区域布局和实施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主要粮食作物现状与潜力分析我省粮食作物种类繁多,品种多样。主要有玉米、小麦、谷子、马铃薯、大豆、高

  6、粱、红薯、莜麦、荞麦、糜黍、杂豆、水稻等十几种。全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300万亩左右,总产100亿公斤左右。从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分析,具有比较优势的是玉米、专用小麦、马铃薯和以谷子、燕麦、荞麦为主的小杂粮。玉米:我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生产带,生产条件十分优越,是全国玉米主产省之一,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8位,单产水平居第5位。玉米在我省广泛种植,播种面积占到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9%,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60%;玉米加工产品多,产业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在我省发展玉米生产很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小麦:小麦是我省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中部和南部麦区分别被划定为华北北部强筋麦区和黄淮北部强筋麦区,

  7、专用小麦生产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随着我省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小麦生产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专用化方向发展。2006年全省小麦面积为1100万亩,总产量253万吨。运城、临汾、晋城三市总面积达到926万亩,占到全省小麦面积的87。全省优质专用小麦达到539万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需求逐年加大,我国每年仍需进口200万吨小麦专用粉以满足需求。因此,充分挖掘我省的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生产具有较大的潜力。马铃薯:我省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所产马铃薯商品性好,干物质积累含量高,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我省马铃薯种植在全国面积

  8、位居第七,产量位居第十。马铃薯具有粮食、蔬菜的双重用途,既是高产粮食作物,又是开发潜力很大的增收作物。马铃薯可开发出2000多种产品,产业链条长,市场需求旺,增值潜力大,种植效益好。以脱毒种薯为依托,调整我省马铃薯品种结构,发展专用马铃薯生产前景十分可观。小杂粮:我省自然气候条件适宜于谷物类、豆类等杂粮栽培,其产品污染少、无公害、品质优良,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目前,全省小杂粮种植面积1500万亩,总产量185万吨。其中,谷子、莜麦在全国面积位居diyi,产量位居第二;荞麦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现有大中型小杂粮加工企业90多个,年加工转化能力60多万吨,占小杂粮产量的近1/3。一些名优产

  9、品开始在国际国内市场立足发展。如:沁州黄、汾州香、东方亮等小米,山阴的燕麦片,大同新荣区的燕麦粉,平鲁、灵丘、寿阳的荞麦不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还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农博会金奖。因此,谷子、莜麦、荞麦三种小杂粮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二)主要经济作物现状与潜力分析我省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品种多样,主要有蔬菜、瓜类、水果、棉花、油料、红枣、核桃、麻类、甜菜、药材、烟草等,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综合考虑我省的优势和潜力,优先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红枣、核桃等几类农产品。蔬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我省蔬菜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生产区域优势明显,已列入国家的七大优势产业带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产业带中。全省初步

  10、形成中南部设施冬春蔬菜生产和中北部越夏延秋茄果类、根茎类蔬菜生产的格局。南部在冬季完全不加温的情况下,日光温室可生产茄果类的喜温蔬菜;中部和东南部由于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适于越夏延秋茄果类和根茎类蔬菜生产;北部气候冷凉,适合夏秋季露地蔬菜生产;沿黄河滩涂地,适于芦笋生产。全省已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达300万亩,榆次、寿阳、新绛被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以永济市为主的南部黄河滩涂是我国zui大的芦笋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全省已建各类蔬菜常年批发交易市场264个,蔬菜加工厂133个。我省发展蔬菜产业基础较好,特别是设施蔬菜、茄果类、根茎类蔬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水果:我省是水果栽培zui适宜的区

  11、域之一,主要品种有苹果、梨、葡萄、桃、杏等。晋中、临汾和运城属于全国苹果优势区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截止2006年底,全省苹果园面积502万亩,产量46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0.1%和19.5%。梨园面积132万亩,产量47万吨,位居北方梨区第三位。目前,国内水果市场需求旺盛,同时,我国水果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1/41/8, 2006年全省出口水果8.2万吨,出口潜力巨大。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市场、科技、产业整体优势,开发以苹果、梨为主的水果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中药材:我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

  12、药材资源,同时也给中药材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中尤以黄芪、黄芩、党参、生地、柴胡等道地中药材量大质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陵川的党参,浑源的黄芪,屯留的黄芩、柴胡,襄汾的生地,新绛的远志等品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远远大于国家药典规定标准。2006年,全省中药材栽培面积120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9亿元。其中,生地年产量1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连翘年产量5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7%。中药材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我省境内制药企业141家,其中,中成药生产企业20余家,年生产规模2万吨。因此,我省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三)畜牧业现状与潜力分析畜牧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

  13、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我省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兼有农区和牧区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大力发展猪鸡食粮型和牛羊草食型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猪:我省发展养猪业具备良好的隔离条件和生态环境,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肉猪产品的zui佳区域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就加大了对养猪业的投入,建立了14个省级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逐步形成了区域性集中分布的产业化生产格局。2006年全省肉猪出栏821万头,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67。随着猪肉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沿海城市和内陆大中城市逐步退出肉猪养殖,我省发展肉猪养殖大有潜力。鸡:我省养鸡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较好,基本实现了集约化饲养和产业化经营。由于养鸡业具有投资

  14、少、周期短、见效快、集约化程度高的特点,再加上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对保健、营养、绿色食品的家禽消费食品需求呈上升趋势,我省发展优质家禽产品前景广阔。奶牛:奶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奶牛养殖是实现农牧结合的zui佳途径。2002年我省被列入全国奶牛优势区,随着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开发,全省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省有国内知名企业古城乳业集团,蒙牛、夏进等知名企业也落户我省,全省年加工鲜奶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生产乳制品100多种。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加工优势、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具有较大的潜力。肉牛:我省肉牛养殖有一定的基础,晋南牛等地方特色品种养殖历史悠久,西门塔尔

  15、改良牛也有三十多年的养殖历史。90年代,太行山中段西门塔尔改良牛和晋南牛养殖区已被国家划入中原肉牛带。目前,国际市场牛肉价格坚挺,需求旺盛,国内市场需求也呈直线万吨的秸秆饲草资源,发展肉牛养殖具有较大的潜力。羊:我省肉羊养殖历史悠久,培育了晋中绵羊、黎城大青羊等一些地方特色品种。我省的饲草、饲料资源和环境条件适合养羊,与内蒙、陕西、河北共同形成肉羊产业优势区,是生产绿色优质羊肉产品的理想区域。2006年全省羊存栏1141万只,羊出栏683万只,羊肉产量10万吨,羊绒产量785吨。全省现有年加工能力在300吨以上的肉羊加工企业50多个,年加工能力3

  16、0多万吨,产品主要供应北京市场。岢岚县已成为鄂尔多斯集团的原料基地之一。养羊属于节粮型草地畜牧业,依托我省的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肉羊、绒山羊养殖前景广阔。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当前,推进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必须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加快发展步伐。一、指导思想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目标,按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

  17、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要求,以工业理念谋划发展农业,重组和优化生产要素,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提升优势产业集中度,培育和扩大优势农产品产业规模,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优势原则。既考虑省内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需求,更要考虑市场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潜在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特别是要瞄准国际市场,开发我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资源的禀赋条件、

  18、现有生产水平和产业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生产因素,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和产区,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坚持产业开发原则。着眼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立足开发整个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名牌产品,构建优势产业群体。重点解决龙头企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脱节的问题,通过产业开发,形成我省的优势产业带。坚持适度规模原则。充分考虑优势农产品区域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特点,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组织适度规模生产,防止过度开发,以保持特色产品的自然特性和经济价值,促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原则。首先是突出重点产品。即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当前生产力不足的产品,能够抵御进口农产品冲击

  19、、替代进口、出口潜力大的产品。其次是突出重点区域。优势产区相对集中,优中选优,不全面开花。特别是对列入国家规划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的产品和区域,要优先规划,重点发展。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切实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凡是与农民利益有关的问题,都要和农民商量,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推进统一种植和统一经营。三、发展目标依据我省资源优势和主要农产品发展潜力, 规划发展的重点确定为玉米、专用小麦、马铃薯、蔬菜、油料、苹果、梨、生猪、奶业、肉牛、肉羊、鸡等12种优势农产品和杂粮(谷子、莜麦、荞麦)、棉花、中药材、蚕桑、绒山羊、蜜蜂、红枣、核桃等8种特色农产品。按照提高农业的规

  20、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的要求,到2010年,建成一批规模较大、有市场、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我省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建成一批规模大、市场稳定、结构科学合理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符合山西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农业生产力布局,优势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在保持总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适应我省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全省粮食单产、总产稳定提高,自给率稳中有升,商品率、优质率和加工转化率显著提高;玉米、小麦、小杂粮、马铃薯四

  21、种粮食作物优势区总产量目前占全省的比重为73%,到2010年和2015年,占全省比重将分别提高到74%和78%。主要经济作物蔬菜、水果中优势品种面积和设施生产面积大幅度增加,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推广,产品优质率达到95、产后处理与加工率达到75以上,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大幅度增加;区域性优势经济作物棉花、油料、红枣、核桃、中药材、蚕桑等,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一批有稳定的市场、有稳定的商品生产基地、有区域特色的名牌产品;粮菜兼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率达到40%以上,种薯、商品薯、加工薯三大基地初步形成。以肉、奶、蛋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优势区总量在目前占全省62%的基础上,到2010年

  22、和2015年,占全省比重将分别提高到70%和79%。到 2010 年人畜分离的小区型规模养殖率达到 50% 以上,猪、鸡良种优质率达到 90% 以上;牛、羊良种优质率达到 30% 以上;到 2015 年人畜分离的小区型规模养殖率达到 80% 以上,猪、鸡良种优质率达到 100% ,牛、羊良种优质率达到 50% 以上;基本实现无害化健康养殖的生产格局,保障市场有效供给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章 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以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区域布局为基础,根据加快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对优势产区和优势产品按照

  23、粮食、园艺、畜牧三大产业进一步科学布局。粮食产业:太行山一带河谷地带及晋北、忻定、晋中盆地重点发展优质玉米生产,晋南盆地重点发展优质强筋专用小麦和复播玉米生产;东西两山及北部高寒区的丘陵区重点发展优质马铃薯和杂粮生产。园艺产业:在临汾、运城、上党、晋中、忻定、大同盆地城郊区及交通、水利、生态环境好的重点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在太原以南各盆地丘陵区重点发展优质苹果生产,在雁门关以南各盆地边山丘陵区发展优质梨生产。畜牧产业:依据自然地理的分布特征、农民养殖的习惯和畜禽养殖具有规模效应的县为基础,重点规划发展肉、奶、蛋三大产业带,即大同、忻定、晋中、晋南、上党五大盆地为肉猪、奶牛、蛋鸡产业带,东

  24、山为肉牛产业带。晋北、晋西为肉羊、绒山羊产业带。本规划提出的优势农产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大宗优势农产品,是指在全省农产品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市场前景广阔,与周边省或全国相比有规模发展的相对优势,而且对全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影响较大的农产品;另一类是特色农产品,是指在我省局部区域有一定规模,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好,产业开发有一定基础和条件,对局部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影响较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一)玉米1、区域布局(共43个县):结合“十一五”规划,全省玉米生产优势区域重点规划发展 “一条带四大区”,共涉及43个县。一条带即太行山玉米生产带,包括:晋城市的陵川县和

  25、高平市,长治市的屯留县、长子县、襄垣县、长治县、沁县、壶关县、潞城市和武乡县,晋中市的寿阳县和昔阳县,阳泉市的盂县和平定县,临汾市的安泽县和忻州市的五台县(16个)。四大区分别为:晋北盆地区,包括大同市的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和大同县,朔州市的朔城区、山阴县、怀仁县和应县(8个);忻定盆地区,包括忻州市的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和代县(4个);晋中盆地区,包括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和平遥县,太原市的清徐县和阳曲县,吕梁市的文水县和汾阳市(8个);晋南盆地区,包括运城市的盐湖区、闻喜县、夏县和永济市,临汾市的尧都区、襄汾县和洪洞县(7个)。43个县玉米种植面积均在20万亩以上。在发展方向上,

  26、太行山玉米带及晋中、忻定、晋南盆地重点发展加工专用、粮饲兼用和特种玉米,晋北盆地重点发展粮饲兼用、青贮玉米及特用玉米。优势区43个县2006年玉米种植总面积1345万亩,总产量495万吨,分别占全省73%和76%。到2010年,优势区面积计划达到1550万亩,总产量达到580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73%和77%;到2015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600万亩,总产达到720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78%和80%。2、建设重点:以标准化玉米新品种展示区和玉米丰产方建设为重点,建设100万亩以上玉米高产稳产示范田,把优势区43个县建成生产规模大、市场竞争力明显的优质玉米生产基地。玉米新品种展示区

  27、建设。优势区每县建立优质玉米新品种展示田100亩。引进、示范和推广耐密型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强展示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渠道防渗、农机具、田间道路等。标准化玉米丰产方。每个县建设一个面积1万亩以上和10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玉米丰产方。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和地力建设,推广优质品种和配套技术,大幅度提高丰产方生产水平。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在总结当前我省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地膜、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引进试验新技术,加强各种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研究和示范推广,大力提高玉米生产的科技水平。(二)小麦以发展优质小麦为重点

  28、,规划建设南部中熟冬麦区和中部晚熟冬麦区。南部冬麦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在全国属黄淮北部优质强筋冬麦区,是山西省小麦主要产区。1、区域布局(共33个县):南部中熟冬麦区主要包括运城市的13个县,临汾市的洪洞、襄汾、尧都、翼城、曲沃、侯马、浮山、霍州等8个县,晋城市的泽州、阳城、高平、沁水等4个县,共计25个县;中部晚熟冬麦区主要包括黎城、襄垣、祁县、太谷、平遥、介休、文水、孝义共8个县。到2015年,优势区33个县和现在相比,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但总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将由87%提高到91%;小麦优质率达到85%以上,商品率达到50以上,订单率达到2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2、建设重点:

  29、以推广优势专用品种为基础,以推广综合配套技术为重点,在优势区33个基地县引进、培育和推广不同用途的专用小麦品种,争取在优势区每个重点县建设1个万亩小麦繁育基地和1个百亩新品种展示田,力争到2015年优势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统供率达到95%左右。(三)马铃薯1、区域布局(包括优势生产区域27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2个县):重点规划建设北部加工专用型马铃薯、中南部早熟菜用型马铃薯两大优势生产区域及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共29个县(不重复计算)。北部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4市的天镇、阳高、左云、浑源、灵丘、平鲁、右玉、朔城区、神池、岢岚、静乐、五寨、

  30、保德、偏关、河曲、五台、临县、岚县、兴县、方山等20个县。中南部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包括寿阳、和顺、武乡、沁源、平顺、隰县、蒲县等7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包括阳高、天镇、平鲁、右玉、临县、岚县、五寨、五台、古交、娄烦、沁源、平顺等12个县。两个优势区27个县2006年马铃薯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比重为46%和42%;到2010年,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提高到50%和48%,脱毒种薯推广率由目前的12%达到25%,加工转化率达到30%;到2015年,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提高到55%和54%;脱毒种薯推广率将达到40%,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2、建设重点:一是改

  31、、扩建省级及繁育基地县的马铃薯脱毒苗快繁实验室、微型种薯繁育日光温室、原种生产网棚、种薯贮藏窖等设施。在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县建设原种繁育基地和种薯贮藏窖,形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供应体系;二是在北部加工型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建设高淀粉型、油炸薯条、油炸薯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中南部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建设鲜食菜用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四)生猪1、区域布局(共26个县):依据生猪重点县地域分布的集中度,生产水平的先进性,充分考虑以集中连片形成产业优势等因素。从南往北规划为三个优势发展区26个基地县。南部发展区,包括高平、泽州、长治县、长治郊区、长子、屯留、襄垣、洪洞、襄汾、翼城、尧都区、

  32、临猗、芮城13县。主要利用原种场、种猪扩繁场的基础配置优势,生产三元、四元、五元杂交高档优质瘦肉型猪和为中南部地区提供优质能繁母猪更新,推进规模化优质肉猪生产发展;中部发展区,包括太谷、榆次区、平遥、介休、汾阳、孝义、清徐、阳曲、平定9个县。主要利用原种场、种猪扩繁场的基础配置,发展大型规模化养猪场、户,提高规模养殖份额;北部发展区,包括天镇、阳高、浑源、原平4个县。利用马身猪、山西黑猪等品种资源,开发特色风味肉猪生产,发展多元化肉猪产业。三大发展区猪肉产量2006年34万吨,占全省比重54%,到2010年计划达到52万吨,占全省比重达到55%,区域内规模养殖比例达到 72%;到2015年产量

  33、达到120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将提高到75%左右。2、建设重点:以清洁化健康养殖工程为重点, 新建 3000 个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的标准化小区和规模场。力抓好良种繁育体系、 新建省级良种猪繁育中心 1 个,新建一批原种猪场、种猪扩繁场、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场和输精站点,每年平均更新能繁母猪 16 万头。在北部发展区推广山西省瘦肉型猪 SD-I 系、 SD-II 系、 SD-III 系及 SS-I 系品种。建设大型沼气设施 26 个,户用沼气设施 5000 个。在 70 个规模场内进行 “三改两分离”粪污处理建设。建设有机肥厂 26 个。制订生猪生产标准 4 个。推广 15 项标准化生产技术。组

  34、织成立规模不等的养猪经济合作社 100 个。 (五)奶业1、区域布局(共22个县):依据龙头加工企业的购销点布局和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居民消费水平因素。重点规划北、中南部两大发展区22个基地县。北部发展区,包括大同南郊、大同县、天镇、浑源,朔城、山阴、应县、怀仁,忻府、定襄10个县;中南部发展区,包括小店、晋源、清徐、阳曲、榆次、太谷、祁县、平遥、洪洞、翼城,长治郊区、盐湖区12个县。两大发展区牛奶产量2006年67.6万吨,占全省83%;到2010年,牛奶产量达到112万吨,占全省比重达到93%;到2015年,牛奶产量达到175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将提高到98%左右。发展重点是提高奶牛质量,奶牛单

  35、产由现在的 4.15 吨提高到 6 吨。2、建设重点:改造(扩建) 500 头以上规模的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场)50 处,改造(扩建)300 头以上规模的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场)150 处,新建 200 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场)550 处。完善 22 个改良配种站点。在省级和重点市分别建设DHI测定系统 6 个。建设机械化挤奶站 300 处。在 500 头以上养殖小区或养殖场配置全日粮混合加工机械 50 台。种植青贮玉米或优质人工牧草,确保每头成母牛至少有 2 亩饲料地。按每头奶牛10立方米,建设青贮窖(池)120 万立方米;购置青贮揉切碎机2200台;购置青贮收获机械 220 台。奶牛全部

  36、配置耳标,全面实施良种登记,生产性能评价检测。(六)肉牛1、区域布局(共26个县):依据改良肉牛和地方良种分布的特点,重点规划发展雁门关、东山、晋南三个优势区26个基地县。雁门关黄牛区。包括五台、繁峙、五寨、应县、灵丘、交口6个县。主要利用黄牛存栏规模优势,引进优良种精,加大改良力度,发展肉用母牛繁殖基地;太行山西门塔尔改良牛区。包括盂县、清徐、和顺、祁县、榆社、沁县、沁源、武乡、襄垣、屯留、交城、文水、阳城13个县。晋南牛培育区。包括新绛、垣曲、夏县、芮城、安泽、乡宁、襄汾7个县。此区域为晋南牛的主产区,可借助“晋南牛保种选育工程”培育发展晋南黄牛优质肉牛产业。三大区的牛肉产量在2006年6

  37、万吨、占全省38%的基础上,到2010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12万吨和16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将分别提高到60%和70%左右。肉牛带规模县的存栏量、出栏量比重保持在 60% 以上。2、建设重点:以能繁母牛可持续发展和育肥牛增产为重点, 建设规模母牛繁殖 养殖小区600个,发展能繁母牛60万头以上;建设规模育肥牛养殖小区100个,发展优质肉牛 20 万头以上。为养殖户新建塑膜圈舍设施1000万平方米;建设沼气粪便处理设施6000处;改良牧坡,种植优质牧草80万亩;新建青贮池 200 万立方米;配备饲料加工设备 3000 台(套);引进优质种精200万粒;修建小区道路、绿化隔离带,通水、通电设施,发

  38、展肉牛健康养殖。在运城、临汾2市的主产县,建设晋南牛保种选育扩群小区10个,发展晋南牛10万头,作为开发优质高档改良肉牛的基础。 (七)肉羊1、区域布局(共20个县):重点发展晋北肉羊区和中南部东山的20个基地县。优势区域包括:大同、浑源、左云、广灵、灵丘、右玉、平鲁区、朔城区、宁武、神池、五寨、代县、偏关、寿阳、左权、浮山、大宁、沁水、陵川、黎城。20个基地县羊肉产量在2006年3.8万吨占全省38%的基础上,到2010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9万吨和19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将提高到56%和73%左右。2、建设重点:建设年存栏肉羊 1000 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小区(场)700 个,建设优种羊制种中

  39、心1个,扩建肉用绵羊原种场2个、改扩建肉用绵羊扩繁场5个,并配套饲草饲料用地。新建或扩建年加工能力在50万吨的羊专用配合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5个。养殖小区配套大型饲草揉搓机700 台(套),规模养殖户配备小型饲草揉搓机15万台。以畜禽耳标为载体,建立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八)鸡1、鸡区域布局(不重复计算共25个县,其中重复的县有平遥、文水、尧都、夏县、稷山5个县。):重点规划发展中南部为主的盆地鸡优势生产区25个基地县,包括小店、榆次、太谷、平遥、祁县、榆社、介休、文水、汾阳、孝义、原平、忻府、长子、洪洞、尧都、曲沃、襄汾、夏县、稷山、临猗、盐湖、永济、新绛、朔城、大同南郊。其中,蛋鸡优势县20

  40、个,包括榆次、太谷、平遥、祁县、榆社、文水、汾阳、孝义、原平、忻府、长子、洪洞、尧都、曲沃、襄汾、夏县、稷山、临猗、朔城、大同南郊区。禽蛋产量在2006年26.4万吨占全省50%的基础上,到2010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41万吨和70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将分别提高到55%和58%左右。******优势县10个,包括盐湖、永济、夏县、稷山、新绛、尧都、文水、平遥、介休、小店。特色******区以运城市的基地县为主,重点发展三黄鸡、穗麻鸡、广西黄鸡生产。优势区10个县在2006年******出栏量2200万只占全省37.5%的基础上,到2010年和2015年******出栏量分别达到4000万只和1亿只,分别占到全省比重的44%和

  41、50%左右。2、建设重点:建设存栏50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蛋鸡小区25个。建设出栏50000只以上的标准化******小区10个。扩建存栏万只以上的规模户45个。以文水、永济、太谷、长子、平遥等5县(市)的禽产品加工企业为基础,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扩建。完善25个基地县中心(站)的疫苗冷链、贮藏运输、抗体监测配套仪器设备系统建设,力争免疫率达到100%,zui大程度地消灭重大传染性疾病,搞好清洁、净化生产,改扩建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使其生产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 (九)蔬菜1、区域布局(共44个县):重点在六大盆地规划发展四大特色蔬菜产业区:一是以临汾、运城、上党盆地为主体

  42、的南部冬春蔬菜生产区。包括运城市的新绛、闻喜、夏县和盐湖,临汾市的洪洞、尧都、襄汾、曲沃、翼城和侯马,长治市的长子、屯留、黎城、潞城和长治县,晋城市的沁水、高平和泽州等,共18个基地县(市、区)。针对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西北市场以及省会太原市场,以冬春设施蔬菜生产为发展目标,主要生产冬春茄果类喜温蔬菜;二是以晋中盆地为主的中部夏秋蔬菜生产区。包括太原市的清徐、小店和晋源,晋中市的寿阳、榆次、太谷、祁县和平遥,吕梁市的文水、离石和交城,阳泉郊区,共12个基地县(区)。针对以广东为首的华南市场,发展夏秋露地菜生产,主要生产茄果类、甘蓝等;三是以忻定、大同盆地为主的北部恋秋蔬菜生产区。包括忻州市

  43、的忻府、定襄、河曲和原平,朔州市的应县和朔城,大同市的阳高、天镇、大同南郊和大同县,共10个基地县(区)。主要针对京津、华南市场,重点发展胡萝卜、萝卜、洋葱、甘蓝等根茎类蔬菜生产;四是运城沿黄芦笋生产区。包括运城市的永济、芮城、万荣和河津,共4个基地县(市)。主要针对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盟等国外市场,重点发展芦笋出口加工品。优势区44个基地县将逐步引进名优特蔬菜品种,发展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稳步增加种植面积,积极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增加总量供给。到2010年,优势区蔬菜面积要达到470万亩,其中设施面积要达到100万亩,总产量达到1300万吨;到2015年,优势区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的比重

  44、将分别达到72%和75%;设施面积达到120万亩。在优势区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食用蔬菜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全省基本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 , 无公害蔬菜产品合格率达到 95% 以上。全省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40%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蔬菜产业贡献额超过 800 元。 2、建设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优质无公害和反季节蔬菜生产为目标,以设施蔬菜为重点,加强生产设施、示范和生产基地、市场流通和服务体系建设。生产设施建设。在四大蔬菜区44个基地县,加强节能日光温室和大中拱棚建设,大幅度提高冬春蔬菜生产能力。坚持基础设施实用化,配套设施科学化,因地制宜建设

  45、经济实用的日光温室和大中型拱棚的基础设施,降低投入产出比。根据生产需要,配套滴灌、CO2气肥及水肥一体化和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黄蓝诱虫板等技术装备,为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提供保障。无公害示范基地建设。在蔬菜万亩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布点,开展环境与产品的监测、评估、申报、认证等工作。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生产,通过示范,带动区域内400余万亩优势蔬菜生产的实施。在示范基地县各建立示范园区1个,示范村10个,重点承担区域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在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且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县内,选择部分县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为区域内和社会提供优良种苗,提

  46、高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市场流通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在44个县建设净菜配送中心和冷库,提高蔬菜产后处理能力和预冷、贮藏能力。在省、市、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站)配备技术服务、培训设备;在区域内万亩蔬菜乡(镇)建立技术服务站。为蔬菜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十)油料1、区域布局(共40个县):重点规划建设向日葵、胡麻、大豆、油菜四个品种的两大优势产业区40个基地县:一是东南部复播向日葵、大豆和冬油菜生产区,包括运城市的永济、临猗、万荣、盐湖、闻喜和绛县,临汾市的襄汾、曲沃和翼城,晋城市的沁水、高平、泽州和阳城,长治市的长治县、平顺共15个县(市、区);二是中北部春播向

  47、日葵、胡麻、大豆生产区,包括晋中市的平遥、祁县、太谷和榆次,太原市的清徐和小店,吕梁市的兴县、临县、柳林和岚县,忻州市的河曲、原平、代县、神池、静乐、五寨、偏关、岢岚和宁武,朔州市的平鲁、山阴、朔城和右玉,大同市的新荣、左云共25个县(市、区)。优势区40个县2004年四种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48.8万亩、总产量28.6万吨,分别占全省的49.4 %和48.8%。到2010年,规划发展到350万亩,总产达到29.3万吨。到2015年,规划发展到360万亩,总产达到31.1万吨。2、建设重点:依靠科技进步,突出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不断发展油料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提高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

  48、加工转化率,推进油料的加工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一是优质油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制定10个油料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建设10个标准化技术示范园,每个面积5000亩,总面积5万亩;建设31个优质油料生产示范区,每个面积1万亩,总面积31万亩。到2015年,生产基地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率达到 90%。项目区各县至少有1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证,获得认证的产品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达到5000亩以上。二是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引导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油脂加工企业,在生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积极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继续扶持各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

  49、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油料生产组织化程度。三是质量安全建设。由省级牵头制定符合项目区生产特点的油料质量标准10个,生产技术规范10个。四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区重点推广高油大豆、优质向日葵、“双低”油菜、优质胡麻新品种和新技术;做好优质油料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工作,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加强技术培训。(十一)苹果1、区域布局(共30个县):根据资源和生态优势,重点在太原市以南规划建设5个优质苹果生产区共30个县。一是运城优质苹果区,包括临猗、万荣、平陆、芮城、盐湖、闻喜、夏县、河津、稷山、新绛、永济等11个县;二是临汾优质苹果区

  50、,包括曲沃、翼城、吉县、襄汾、隰县、尧都、乡宁、霍州、大宁等9个县;三是晋中优质苹果区,包括太谷、榆次、祁县、平遥、介休、榆社等6个县;四是晋城优质苹果区,包括高平、陵川两个县;五是长治优质苹果区,包括沁县、武乡2个县。优势区30个县目前苹果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2.2%和88.6%。到2010年,优势区30个县苹果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78%和90%,平均亩产达1300公斤,比2006年增长14%;到2015年,面积和总产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85%和90%,单产水平将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全国先进水平。2、建设重点:包括五大优质苹果优势生产区和出口基地建设。在优质苹果生产区重点加强

  51、科技示范、优质苗木供应、生产技术服务和产后处理能力。在5大区分别建设2万亩规模的高科技示范园区、1600亩规模的苗圃和2000吨气调保鲜库各1个。选择条件较好的县建设一批无公害苹果出口基地,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基地300万亩,制定、推广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加强水利设施及配套技术建设。(十二)梨1、区域布局(共20个县):重点规划建设4个优质梨生产区。一是忻定盆地优质梨生产区,包括原平、代县、忻府、定襄等4个县;二是晋中优质梨生产区,包括祁县、平遥、榆次、太谷、文水、临县等6个县;三是晋南优质梨生产区,包括隰县、蒲县、盐湖、临猗、芮城、万荣等6个县;四是晋东南优质梨生产区,包括高平、泽州、长子、

  52、屯留4个县。优势区20个基地县梨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的70和80。到2010年,面积和总产占全省比重达到80%和85%;到2015年,面积和总产占全省的比重将分别达到92%和93%。2、建设重点:在优质梨优势生产区重点加强科技示范、优质苗木供给、生产技术服务和市场建设。在优质梨重点县各建设万亩规模的高科技示范园区、500亩规模的优质梨苗木繁育基地各1个。在4个优质梨优势生产区建设无公害梨出口基地50万亩,分别建设产地果品批发市场1个。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一)杂粮。优质杂粮重点开发谷子、荞麦、莜麦3个优势品种。1、区域布局(不重复计算共48个县):谷子(共30个县)。规划为“三带五

  53、区”:一是太行山优势谷子生产带,又分为三大优势区域。太行山北部优势区,包括大同市的广灵、浑源,忻州市的繁峙、五台、定襄共5个县;太行山中部优势区,包括太原市的阳曲,阳泉市的盂县、平定,晋中市的榆次、榆社共5个县;太行山南部优势区,包括长治市的武乡、沁县、襄垣、屯留、黎城、平顺、壶关,晋城市的陵川、泽州、阳城共10个县。二是吕梁山优势谷子生产带,分一个区。包括兴县、临县、柳林、离石、汾阳、石楼共6个县。三是太岳山优势谷子生产带,分一个区。包括临汾市的古县、安泽、浮山、翼城共4个县。荞麦(共9个县)。规划晋北、晋中两大优势生产区域。晋北荞麦优势生产区,以生产苦荞为主,包括灵丘、左云、广灵,朔州市的

  54、右玉、平鲁共5个县;晋中荞麦优势生产区,以生产甜荞为主,包括寿阳、和顺、左权、昔阳共4个县。莜麦(共13个县)。优势生产区域包括大同市的新荣、左云,朔州市的右玉、平鲁、山阴,忻州市的神池、河曲、五寨、保德、岢岚、宁武、静乐、偏关共13个县。以上优势区48个县(不重复计)近三年三种杂粮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0%和63%,优质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分别为50%、30%和30%;到2015年,优势区播种面积、总产量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70%和75%、优质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80%、50%和60%。2、建设重点: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根据优势区域布局,在重点县建立良种繁育圃,每圃面积不

  55、少于100亩。二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化技术示范园和优质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要求,制定并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项目区各县至少要有1个品种获得无公害或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认证产品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要达到5000亩以上。三是围绕谷子、莜麦、荞麦三种作物的生产基地,择优扶持建设杂粮加工龙头企业。到2015年,全省小杂粮系列产品加工率达到 60%以上。(二)棉花1、区域布局(共7个县):重点规划建设运城中熟优质棉区、临汾中早熟中短绒棉区两大优势区域。运城中熟优质棉区包括永济、临猗、盐湖、夏县、芮城等5个县,临汾中早熟中短绒棉区包括襄汾、曲沃等2个县。优势区

  56、7县2006年棉花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85%和95%;到2010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87%和96%;到2015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92%和98%。2、建设重点:重点建设5个优质棉花基地县,规模达到115万亩;建设2个专用棉生产基地县,规模达到15万亩。通过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努力降低“三丝”含量,使优势区棉花优质率达到90以上,商品率达到95以上,订单率达到40左右。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初步形成原种和良种配套的棉花种子繁育体系,保障优势区内全部实施统一供种,每个县统供品种不超过3个,优种统供率达到90%以上。二是

  57、在优势产区每个县建立1个5000亩高标准示范棉田,示范面积3.5万亩,辐射带动130万亩棉田的生产水平提高。推进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加强棉花播种、管理、采摘、晾晒、运输、包装行为规范。实现棉花从“生产环境、存放环境到加工运输环境”全过程的纤维品质跟踪检验检测。三是棉种加工设备配套建设。对现有棉种加工设备进行更换、改造和完善,提高脱绒包衣棉种的年加工能力。(三)中药材1、区域布局(不重复计算共20个县,其中重复的县有平顺、榆社、陵川、闻喜4个县。):重点规划发展黄芪、党参、柴胡、生地、远志连翘、黄芩7个品种。黄芪(共4个县):优势区域为浑源、应县、繁峙、五寨等4个县的恒山、管涔山区,到2010年发

  58、展到24万亩,2015年发展到26万亩。党参(共4个县):优势区域为陵川、平顺、壶关、武乡等4个县的太行山区,到2010年发展到7万亩,2015年发展到9万亩。柴胡(共6个县):优势区域为平顺、屯留、陵川、万荣、闻喜、垣曲等6个县的太行山、中条山山地丘陵区。到2010年发展到10万亩,2015年发展到12万亩。生地(共4个县):优势区域为太岳山、中条山一带的尧都、襄汾、曲沃、侯马等4个县。到2010年发展到10万亩,2015年发展到15万亩。远志(共2个县):优势区域为中条山地区的新绛、闻喜等2个县,到2010年发展到12万亩,2015年发展到14万亩。连翘(共3个县):优势区域为太行、太岳山

  59、区的安泽、陵川、榆社等3县,到2010年发展到6万亩,2015年发展到8万亩。黄芩(共4个县):优势区域为陵川、平顺、榆社、和顺等4个县的太行、太岳山麓地区,到2010年发展到14万亩,2015年发展到17万亩。以上不重复计算共20个县,其中重复的县有平顺、榆社、陵川、闻喜4个县。2、建设重点:以提升山西道地中药材质量,创造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中药材品种为目标,开展野生半野生药材抚育,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制订和实施质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GAP生产基地建设,扶持一批较大规模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建设中药材市场交易平台,形成产、加、销产业链。一是在全省

  60、建立10个苗木繁育基地,开展我省大宗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二是制定我省地方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依托全省农技推广体系,重点抓好种子繁育技术、地膜覆盖、配方施肥、轮作倒茬、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商品储存养护等项技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三是对野生药材尤其是濒危的野生药材品种进行野生、半野生抚育技术的研究。四是在大宗药材主产区,建立符合GAP要求的大型中药材生产基地。同时系统整理山西省中药材具有传统道地特色的栽培技术,建立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体系。(四)蚕桑1、区域布局(共15个县):重点规划发展东南部和南部蚕桑优势区域,包括晋城市的阳城、沁水、高平、陵川、泽州,长治市的屯留、沁县、武乡、襄垣,

  61、运城市的垣曲、闻喜、夏县,临汾市的隰县、翼城,吕梁市的柳林共15个县。目前,全省桑园面积共17万亩,分布在27个县。规划前三年,每年发展新桑园6000亩,到2010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18万亩;后五年每年发展新桑园5000亩,到2015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20万亩。2、建设重点:开发优质桑园。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适当扩大生产规模。一是新建桑园5万亩,其中2010年以前新建2万亩;淘汰老桑园和低产桑园5万亩。二是建设优种桑树苗木基地1000亩,2010年以前建成;三是引进和选育优质蚕种,配置蚕种质检仪器;四是推广养蚕新技术,包括大棚养蚕技术,2015年以前建设永久钢筋塑料养蚕大棚4300栋,其中201

  62、0年前建成1800栋;五是推广方格蔟上蔟新技术,优良蔟具使用率2010年前达到70%,2015年达到90%以上;六是烘茧设施配套,到2015年,年产茧达50万公斤以上乡镇配套相应的全自动烘茧机。(五)绒山羊1、区域布局(共11个县):重点发展晋西年存栏规模在6万只以上的11个基地县,包括岢岚、神池、静乐、偏关、河曲、保德、永和、隰县、兴县、岚县、临县。11个基地县在2006年羊绒总量293吨、占全省37%的基础上,到2010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600吨和1230吨,占全省的比重将分别达到55%和74%左右。2、建设重点:建设年存栏绒山羊 1000 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场) 500 个。改扩

  63、建绒山羊原种场 1 个;改扩建绒山羊扩繁场 3 个,并配套饲草饲料用地。建设年加工能力 10 万只以上的大型精梳绒生产场 1 个。为养殖小区配套大型饲草揉搓机,规模养殖户配备小型饲草揉搓机设备。以畜禽耳标为载体,建立动物标识溯源系统。 (六)蜜蜂1、区域布局(共12个县):规划重点在榆次、阳泉郊区、盐湖、临猗、沁水、泽州、吉县、临县、忻府、平定、灵石、沁县等12个蜜源条件好和有养蜂基础的县建立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全省养蜂11.5万箱,蜂蜜产量为2600吨。到2010年,全省养蜂达到13万箱,蜂蜜产量达到3000吨;到2015年,全省养蜂达到16万箱,蜂蜜产量达到3500吨,优势区占

  64、全省的比重达到40%和45%以上。2、建设重点: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开展蜜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养蜂生产。一是抗螨蜜蜂品系培育推广,依托省晋中种蜂场 在沁水、临猗、榆次区、忻府区、阳泉郊区 5 县区推广“抗螨蜜蜂品系” 2 万群,控制蜂螨危害,提高蜜蜂质量,推进专业化、标准化养蜂生产。 在上述5县区建立5个蜂王扩繁场和15个蜜蜂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形成我省优质蜂产品示范基地;三是推动蜂产品生产多元化发展,大力推广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系列产品优质高产技术;四是大力发展授粉专用蜂群,探索建立蜜蜂授粉示范园区,提高种植业授粉专业化水平,提高养蜂生产效益;五是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推进养蜂业及产品开

  65、发的产业化经营。(七)红枣。1、区域布局(共27个县):重点规划建设三大优势区27个基地县:晋中汾河中游区,包括晋中市的榆次、太谷、祁县、平遥,吕梁市的交城、文水,太原市的清徐共7个县;西部沿黄区,包括忻州市的保德,吕梁市的兴县、临县、柳林、石楼,临汾市的永和共6个县;晋南盆地丘陵区,包括临汾市的洪洞、尧都、襄汾、翼城、曲沃,运城市的稷山、临猗、河津、闻喜、夏县、盐湖、永济、芮城、平陆共14个县。三大优势区现有枣树面积385万亩,总产45万吨,到2010年,优势区面积发展到400万亩以上;到2015年,在面积稳定的基础上,总产达到200万吨以上,占到全省比重分别为70%和80%以上。2、建设重点:以地方名枣开发为重点,配合建立名枣栽培管理技术规范体系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申请国家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和品牌商标。一是优势高产枣园建设。在优势区建设纯正优质名枣高产示范园;整治改造结果枣园,高接换优。二是优质种苗采穗园建设。在每个优势县建设1个标准化采穗园,在优势区基地县选建标准化优质苗木生产基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教版2022-202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2-202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22-202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2022-202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PEP版2022-2023四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听力材料)

  人教版2022-202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2022-2023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2-202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22-202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2-2023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部教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7届高三学生十八岁******仪式主持词串词

  大学无机化学 第22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微专题1 地理位置课件 (605)

  三年级语文下册--2未来的家乡环境ppt课件

  大型矿井型无烟煤选煤厂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

  中信博鳌千舟湾项目推广方案1208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微专题1 地理位置课件 (616)

  2021年安全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200页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及范围

  柳州市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4月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部编版一年级下diyi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 小升初 一轮复习专题十四写作(3份打包)

  8积分57某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书+图纸+三维)全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课文7(图片版 8份打包)

  8积分92PDA模具设计(说明书+图纸+三维)全套

  2021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表依据zui新法规标准编制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文并茂

  202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15套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培训

  2021年安全生产月各类活动方案汇编

  2022年科级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doc

  2022年秘书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汇报.doc

  2022年秘书工作总结写作的基本要求.doc

  2022年秘书人员个人年终总结范本.doc

  2022年秘书人员个人总结.doc

  2022年秘书年度工作总结范文.doc

  2022年秘书处个人工作总结.doc

  2022年科组公开课总结范文.doc

  2022年科研的教学工作总结.doc

  我的微信号: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中南高科南通滨海产业园 南通通州湾单层火车头厂房出租出租价格约15元/平方米/月)出售 1700-2100平 只要环保能过 有税收即可入园

  睿见丨土地“扫货”模式开启中南高科疑为上市铺路

  山西省吕梁市2023年6月蕞新拟在建工程项目汇总

  山西这所“委屈”的大学因地理位置遭“嫌弃”实际就业率很高

  山西省吕梁市2023年3月蕞新拟在建工程项目汇总

  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会见中铝集团山西分公司客人

  山西吕梁回应“医生拍照不救人事件”:严肃处理涉事相关人员

  田雪梅名校长工作室:用爱撑起教育的一片蓝天

  中南大学2021年山西国家专项分专业录取分数线

  Copyright 上海正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中南高科全国数百园厂房出售代建定造

  全国产业园区工业用地预售标准厂房 可按企业要求代建定造厂房

  精选开发区,与企业共享利益,与城市共同发展

  技术支持:上海正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厂房网

  欢迎大型生产制造企业与我们合作开发产业园 实现更大产业价值

  上海招商中心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协通路269号建滔广场2号楼5楼

  深圳招商中心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九道45号三航科技大厦16C

  线上所标价格均为报价,部份特价房源有时限要求,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以现场洽谈为准.Powered byZ-BlogPHP. Theme By微商货源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晋城公共资源交易

晋城公共资源交易

  [我的会员中心][退出][资费标准][付款方式]   晋城公共资源交易共有2116条相关信息   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晋城场馆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项目概况 “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晋城场馆项目”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山西省政府采购网(http://)获取...

晋城市晋美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以1730万元价格竞得晋城市城区1宗工业用地溢价率298%

晋城市晋美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以1730万元价格竞得晋城市城区1宗工业用地溢价率298%

  晋城市晋美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以1730万元价格竞得晋城市城区1宗工业用地 溢价率2.98%。该地块位于晋城市城区,建设用地面积36284㎡,规划建筑面积36284㎡,起拍价1680万元。   中指研究院·土地数据监测显示:02月28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成交1宗工业用地,该地块由晋城市晋美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斩获,成交价1730万元,成交楼面价477元/㎡...

晋城沁水县土流网-土地转让出租-流转市场

晋城沁水县土流网-土地转让出租-流转市场

  晋城高平市 30亩 水浇地 出租   运城闻喜县 5000亩水田 经营权出租   忻州原平市 100亩 水浇地 经营权出租   太原小店区 316.8亩 其它耕地 经营权出租   运城盐湖区 20亩 旱地 经营权出租   长治潞州区3亩耕地-水浇地经营权出租   晋中榆社县...

晋城独栋写字楼出租晋城独栋

晋城独栋写字楼出租晋城独栋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红星东街2722   免租1个月商业综合楼精装修可注册   城区--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红星东街辅路   城区- 泽州城区-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文昌东街772号   城区- 泽州城区-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中原西街91号   城区--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苑北路739号...

晋城陵川县土流网-土地转让出租-流转市场

晋城陵川县土流网-土地转让出租-流转市场

  晋城高平市 30亩 水浇地 出租   朔州右玉县 3000亩 旱地 经营权出租   吕梁岚县 1000亩旱地 经营权出租   太原尖草坪区 4亩水浇地 经营权出租   吕梁柳林县 20亩 旱地 经营权出租   运城河津市 50亩 水浇地 出租   运城闻喜县 5000亩水田...

沁水厂房出租网

沁水厂房出租网

  晋城沁水 求租厂房1000平米层高6米   晋城 求租厂房200至250平米   晋城泽州 求租厂房1500至2000平米   晋城陵川 求租厂房200至350平米   晋城陵川 求租厂房300至500平米   晋城 求租厂房200至300平米   晋城 求租厂房450平米层...

沁水县土地房产律师

沁水县土地房产律师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西街178号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锦华商务大厦A座803室   晋城市城区锦华商务大厦A座803室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迎宾路豪逸快捷宾馆323室   山西省忻州市建设路晋商银行后楼517、509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昌盛街坤泽十里城D座151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