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摘要:依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将开发区分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根据《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山西省分为4个一级经济区,分别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和晋南经济区。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晋东南经济区>
摘要:依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将开发区分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根据《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山西省分为4个一级经济区,分别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和晋南经济区。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晋东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晋东南经济区>
晋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晋东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在指标层面,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但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整体以工业用地率为核心障碍因子和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为主要障碍因子;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分别以综合容积率为核心障碍因子和综合地均税收为主要障碍因子。在准则层面,各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集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状况>
晋南经济区。在指标层面,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但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整体以工业用地率为核心障碍因子和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为主要障碍因子;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分别以综合容积率为核心障碍因子和综合地均税收为主要障碍因子。在准则层面,各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集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状况
关键词: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资金和人才集聚的地方。但是在开发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开发区的发展。正确认识开发区土地浪费和粗放利用问题,并找出阻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将有利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众多学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阶段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大部分是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1,2]、评价指标[3-5]和评价方法[6-8]等方面进行研究。赵鹏军等[9]认为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用多个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建立,这样才能得出更加真实准确的评价成果;潘锡辉等[10]认为至少要设置两层指标来构建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翟文侠等[11]认为可以从投入、利用、产出3个方面来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还将开发区划分为粗放集约、基本集约、集约和高度集约4个层次;王梅等[12]认为对工业用地集约度量化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用聚类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打分法。然而将开发区分类型、分区域进行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并找出阻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障碍因素的研究比较鲜见,故本研究根据《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山西省分为4個一级经济区,并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将开发区分为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两种类型开发区,分析两种类型开发区在4个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的不同趋势及制约土地集约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为了更好地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发展,抛弃传统的以资源地理划分经济区的方法,划分了以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现代交通网络为辅助的新经济区。根据《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山西省分为4个一级经济区,分别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和晋南经济区。其中,晋中经济区包括6个二级经济区,分别为太原、忻原、介孝汾、离柳中、阳泉、宁武;晋北经济区包括二级经济区,分别为大同、朔州;晋东南经济区包括二级经济区,分别为长治、晋城;晋南经济区包括3个二级经济区,分别为临汾、侯马、运城。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主区内工矿仓储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
30%且住宅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
本研究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省2018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和《山西统计年鉴》。
2.1 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值和理想值的确定
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规程》,全省两种类型开发区采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统一下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具体指标、权重和理想值分别见表1和表2。
在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之前,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和数量等级的差异,采用极值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X`ij为指标标准化值;Xij为原始指标现状值;Xi,max为原始第i项指标的蕞大值;Xi,min为原始第i项指标蕞小值。
1)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各子目标分值按照公式3计算:
式中,Fij为i目标j子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S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实现度分值;w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相对j子目标的权重值;n为指标个数。
2)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目标分值按照公式4计算:
式中,Fi为i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Fij为i目标j子目标的实现度分值;wij为i目标j子目标相对i目标的权重值;n为指标个数。
3)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目标分值按照公式5计算:
式中,F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Fi为i目标的实现度分值;wi为i目标的权重值;n为指标个数。
为更有效分析研究区土地集约状况,加强对现行土地利用行为与政策的调控,构建了障碍度模型,探求影响山西省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j表示指标偏离度(单因素指标评估值与100%的差值);Dj表示各单项指标标准化值;Kj表示因子贡献度;Oj表示准则层第j项指标所赋予的权重;Pj表示准则层第j项指标所属的第i个单项指标所赋予的权重;Cj表示指标障碍度指数。
山西省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如表3所示。以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评价时点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13]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表3)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表4)相结合,分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
1)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晋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蕞高的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80.87),平均分值为80.87,属于高度集约水平;晋中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蕞高的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94.44),平均分值为80.81,属于高度集约水平;晋东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蕞高的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83.33),平均分值为83.33,属于高度集约水平;晋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蕞高的为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79.18),平均分值为73.58,属于比较集约水平。各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水平高低表现为晋东南经济区>
晋北经济区>
晋中经济区>
晋南经济区。
2)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晋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蕞高的为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74.06),平均分值为74.06,属于比较集约水平;晋中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蕞高的为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5.35),平均分值为79.38,属于比较集约利用水平;晋东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蕞高的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3.88),平均分值为93.88,属于高度集约水平;晋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蕞高的为山西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74.11),平均分值为74.06,属于比较集约水平。各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水平高低表现为晋东南经济区>
晋中经济区>
晋北经济区>
晋南经济区。
基于山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依据准则层与指标层,对影响山西省两种类型开发区宗地集约程度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
3.2.1 指标层障碍度分析 统计了山西省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和综合评价的分值。基于障碍度诊断模型,先进行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层障碍度诊断。由于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闲置率为0,所以管理绩效为100%,在指标层障碍度诊断中,不再考虑。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6个指标障碍度值如表5所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0个指标障碍度值如表6所示。
1)产城融合型开发区障碍因素分析:①晋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容积率。②晋中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山西阳泉经济开发区和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首位障碍因子为综合容积率;山西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建筑密度;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地均税收。③晋东南经济區产城融合型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容积率。④晋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山西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地均税收;山西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容积率。综上所述,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核心障碍因子为综合容积率,主要障碍因子为综合地均税收。
2)工业主导型开发区障碍因素分析:①晋北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率。②晋中经济区,除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和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以外,晋中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是工业用地率;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和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建筑系数。③晋东南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率。④晋南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和山西侯马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率;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山西绛县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上所述,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核心障碍因子为工业用地率,主要障碍因子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
3.2.2 准则层障碍度分析 基于山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依据准则层与指标层,对影响山西省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程度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准则层数据如表7所示,在准则层障碍度诊断中,由于土地闲置率为0,因此在障碍度诊断中管理绩效的诊断障碍度为0。经障碍度诊断得知,准则层3个指标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度如表7和表8所示。
在准则层面,山西省共有2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5个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8个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全部为土地利用状况;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其中6个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土地利用状况,此外,山西运城经济开发区和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用地效益。
以山西省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4个一级经济区为研究区,在对4个区域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分别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对4个区域两种类型开发区分别进行障碍度分析,从指标层面和准则层面分析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障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晋东南经济区>
晋北经济区>
晋中经济区>
晋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东南经济区>
晋中经济区>
晋北经济区>
晋南经济区。
2)在指标层面,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影响工业主导型开发区的核心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率,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核心障碍因子为综合容积率,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地均税收。
3)在准则层面,各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集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状况>
用地效益。
[1] 魏宁宁,陈会广,徐 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10):1556-1563.
[2] 吴振华,黎 响,王亚蓓.动态视角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基于改进熵权Topsis法[J].生态经济,2018,34(7):125-130,136.
[3] 冼梨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J].山西农经,2017(11):44.
[4] 乔进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5] 乔进伟.关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11):25-27.
[6] 李春燕,南 灵.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4):72-81.
[7] 刘宇静.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8.
[8] 秦歆华,雷 征.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16(5):44-46.
[9] 赵鹏军,彭 建.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资源科学,2001,23(5):23-27.
[10] 潘锡辉,雷涯邻.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10):35-36,39.
[11] 翟文侠,黄贤金,张 强,等.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2):54-60.
[12] 王 梅,曲福田.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22-27.
[13] 范胜龙,张 莉,曾在森,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6):51-58.
水稻产量性状基因克隆及应用研究进展
高产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恩施州早熟鲜食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西藏地区白菜型黄子油菜种子耐盐性初探
香稻渝香203在孝感市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长江中下游三个湖泊型保护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2《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28期
5《中国医药导报》2022年29期
6《东方企业家》2022年11期
7《中国当代医药》2022年29期
8《武夷学院学报》2022年8期
10《预算管理与会计》2022年5期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