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制造专项工程目标超额完成
上半年疫情较重时,安波福上海工厂的管理层在家办公,但得益于工厂早已布局的自动排产、数字化生产管理和智慧仓储,工厂内1800名员工封闭生产不断不乱。江南造船集团日前交付的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一次可运载7800辆国产汽车出口欧美。受益于新基建、新智造,这一“巨无霸”实现了万余家供应商的供应链协同,以及品控检验标准一致性、可追溯。
这些都是上海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中的缩影。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今年是上海智能制造“10030”专项工程收官之年——2020年至2022年,上海计划建设100家智能工厂,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10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搭建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眼下,“10030”目标已超额完成,其中上汽乘用车临港数智工厂、华谊新材料智能工厂已成功创建为“金字塔尖”的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此外在今年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中,上海延锋、新时达、光明乳业等5家企业荣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上海20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获评工厂数和场景数均列全国头部。
更令人振奋的是,上海有望诞生出上海电气百亿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另外,自今年二季度起,机器人密度纳入上海统计,“目前上海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平均达每万人260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吴春平说。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去年,上海成为国内首个工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城市,这是在城市寸土寸金制造业难以扩地、拓厂房的前提下实现的。近5年来,上海不少传统工厂靠原地转型活下来,一度“出走”的制造业也依托于“智造”实现回归。
比如,奉贤老牌传感器企业兰宝科技,曾受困于订单多品种、小批量,产线每天切换数百品种,生产管理压力极大。兰宝痛下决心,建设6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市经信委也派出专家把脉,帮助兰宝实现效率和品控质的跨越。 下转 3版(上接第1版)插上“智造”翅膀后,大量过去只认国外传感器的国内巨头,开始采购兰宝产品。如今,兰宝科技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又如,海立集团是国内制冷压缩机行业龙头,但前些年因空间有限,海立部分产能向外转移。但海立并未放弃上海,其上海工厂逐步建成4条智能产线,用以生产更为高端的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
对此,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尤为感触,上海制造企业曾一度有不少外迁,“但2019年开始,智能制造又促成回归潮。因为智能工厂摆脱了对土地、人力资源的依赖,转而对知识技能型人才、金融、产业链生态产生高黏性,这些方面上海就有了优势。”
根据对目前上海智能工厂的评估,它们的生产效率较传统制造平均提升20%,蕞高提升64%;运营成本平均降25%,蕞高降41.9%;综合能耗平均降15%,蕞高降54%。
布局未来,上海又制定了新一轮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方案,计划到2025年,上海再建设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推广1000个优秀场景。该方案聚焦增量提质,针对集成电路等三大先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正制定“一厂一案”“一企一专员”,确保目标实现。
·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塔里木油田实现超深层油气规模化开发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融合创新开新局
·深圳首试生态环境损害“买碳”赔偿
·上海智能制造专项工程目标超额完成
·长三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交流培养计划启动
·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在山东济南成功运行
·广东已建“内外脑”相结合政府法律顾问队伍
·双碳产业的成都样本:为我国提供碳中和解决...
·各地抢抓时节兴修水利 扎实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江苏:纯电动集装箱货轮驶入长江
·聚焦重点领域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
上海智能制造专项工程目标超额完成
2022-10-20 09:0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