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2017年10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设立太谷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太谷县委政府认真贯彻“整合、改制、扩区、调规”的八字方针,采取“一区两园”的发展模式,整合现有水秀工业园区和胡村玛钢铸造园。太谷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太谷县水秀乡和胡村镇,地理位置优越,距太原市36公里,距晋中市27公里,距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10公里,距太原机场30公里,规划区内有大西高铁太谷西站,龙城高速太谷出口以及通往省城的一级公路太太路。
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占地24.7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3%,其中水秀工业园规划占地21.45平方公里,东西长3.6公里,南北长6.54公里,胡村玛钢铸造园规划占地3.33平方公里。园区企业涉及产业主要有商贸物流、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铸造加工、现代旅游5大类。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已累计投资3亿元,基本实现五通工程。园区11万伏变电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完成4.3公里的园区路网建设,天然气管网铺设达到15公里,污水处理中心正在建设中。
目前开发区已有58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实际入驻52家,其中水秀园区42家,玛钢园区16家,占地10436.66亩,总投资377.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1.69亿元,2017年完成投资15.6亿元。其中:投产企业23家,占地3071.71亩,总投资40.26亿元,2017年产值13.04亿元,同比增长46.8%,税收3225.6万元。开工企业11家,占地4501.71亩总投资211.8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03亿元,建成未投产6家,未开工11家,僵尸项目1家。
产业园区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为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上升期的稳步增长势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园区发展存在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园区的发展。
(一)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资金到位率低。目前,园区建设只靠政府投入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形成商业化开发、吸引多方投入的良性循环。园区实际资金到位率较低,到2017年12月底累计投资只有71.69亿元,投资量只有签约投资总金额的19%。且开工率不高,52家企业只有34家开工建设,开工率仅65.3%。
(二)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滞后,承载力和聚集力不强。为园区相配套的水(上水、下水)、暖、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较落后,基础设施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三)入园企业管理薄弱。园区重招商、轻服务现象仍然存在,给后期推进工作造成较多不便。
(四)土地指标不足,影响项目落地。企业建设蕞关键的是土地指标能否落实。土地指标紧缺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到2017年底,园区企业共需建设用地7006亩,但仅下达建设用地指标1387亩,仅占总需求量的19.8%;规划指标也仅落实了3068亩,仅占总需求量的43.8%。
(五)土地流转困难,严重制约项目落地。目前,我县土地大部分均承包到农民手里,土地流转难度较大。一是部分农民怕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二是农民对土地的赔偿期望值过高,土地出让积极性不强。三是部分农民对地面附着物补偿要求太高,漫天要价,造成政府及企业不堪重负。
(一)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
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以道路、水、电、气为主的公共设施建设,高度重视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要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衔接,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相衔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联建共享,提高综合利用率。
1、路网工程。在现有纬二路、经八路、纬六路、经四路建成的基础上,再新建纬三路、纬十路两条主干线,打通企业至龙城高速连接线的便捷通道,初步建成园区起步区道路循环路网。
2、天然气。继续加大天然气管网的铺设工程,在太太路主管路铺设完成的基础上,随道路的建设同步完善各个次管路的铺设。保证哪个企业用气,管路就铺到哪里。
3、污水处理厂。本着节约成本、减少能耗、就近排水的原则,计划在冯家堡村纬六路北侧建造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建成后处理量达到10000m3/d。并沿园区主干道路铺设污水管网,确保企业污水排放畅通。
4、垃圾处理。按照园区总体规划要求,积极筹建一座垃圾转运站,以便收集,统一运至县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创新园区管理机制。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建立精干高效、勤政务实的园区管委会,努力做到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
2、创新园区运作模式。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经济实体来我园区开发项目。积极探索与发达地区有实力的工业园区合作,利用“飞地经济”模式对接和联手开发。
3、创新园区服务内容。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在完善基础性、行政性服务的同时,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劳动用工、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4、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招商引资的战略研究,密切关注大公司和大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动态,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和互动。对园区重大引资项目要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确保项目如期进资、开工和竣工投产。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要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重视低能耗、环保的前提下,以技术含量高并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项目作为招商重点,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
1、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推行重奖激励政策。对按计划开工建设并竣工投产的企业,根据项目正式投产第二年的税收贡献,实行“弹性地价”政策,除将保证金全部退还企业外,对税收留县部分给予奖励,实现优价土地向优势项目倾斜。如企业未能按合同约定时间开竣工的,则保证金不予退还。
2、提高土地运作水平。园区建设征地必须按规定审批并办理手续,征地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农民经济补偿并落实到位。土地出让价格、优惠政策的程度和期限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要与园区良性循环发展的周期相衔接,使土地出让价格、政策优惠和工业园区近期自我发展相适应。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对超时限而不建的,要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园区的建设项目应当实行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建多层和高层厂房,充分发挥土地集约利用效益。
3、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引进机制、评聘机制、流动机制。依托县就业培训机构为园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鼓励和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园区创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