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让土地焕发魅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admin8个月前 (09-29)晋中产业信息7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刘红英 高庆春 周莹莹)“有土斯有人,万物土中生。”短短3个月的时间,区、镇、村苦干实干,将地处榆次区长凝镇南合流村一片普通的土地,建设成为一个百亩现代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园区,亩产收益从1000多元飚升至1万多元,创造出了令人叹服的“长凝速度”,让农民重拾了对土地的热情,打造出了独具榆次特色的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榆次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激发土地活力、加快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紧紧围绕土地资源谋篇布局,率先在全区14个村全面加大农业产业开发力度,努力放大土地效益,将局部蔬菜种植优势放大到全区,使农民焕发出强大的农业生产******。

  今年,榆次区计划投资近亿元,新建扩建温室拱棚3700亩,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使蔬菜种植总产值跃升至32亿元,让更多农民彻底摆脱农业生产低收入的困局,建设农业产业恒久富裕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榆次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使全区农业产业呈现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势头,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政府主导:在提升土地收益上作文章

  像中国所有的农民一样,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对生活有了更高的向往,但传统种植低迷的收入,让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土地的热情,多数青壮劳动力走向城市,把打工作为家庭蕞主要的收入,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妇女无奈选择简单易于种植的玉米,尽管确保了土地没有荒芜,但种植玉米带来的绵薄收益,让农村的土地备受冷落。十六世纪初,中国开始引入玉米种植后,历经700余年的发展,玉米迅速抢夺了我国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的优先位置,成为产量和种植面积蕞大的作物,玉米库存达到全球玉米库存的一半,可问题是,玉米早已不是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农民种植玉米的亩均收入仅有千元左右,土地的收益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对生活的需要。

  如何让农民重拾对土地的热情,成为榆次区领导的重要课题。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精神,让区、镇两级党委政府明确认识到,要让农民回归土地,必须在大幅提升土地收益上作文章、下功夫,充分结合地域发展实际,大力引入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品种,闯出一条榆次农业高品质、高水平发展道路。

  榆次区领导把目光放在了相对落后的长凝镇,科学谋划,大笔投入,用短平快的速度迅速在南合流村打造出了首家试点,创造出了令人惊艳的“南合流模式”。

  大胆破题:因地制宜共商“发展大计”

  长凝镇地处黄土丘陵区,地块较为分散,而作为长凝西大门的南合流村大部分处在平川地带,又是典型的城郊村,晋中龙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村北1公里处就是晋中东高速出口,且紧邻潇河与涂河,水利条件较为优越。但由于人均耕地仅有2.61亩,传统种植很难维持百姓的生计,村民主要收入多数只能靠出租土地、打零工获得,长期没有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如何借乡村振兴东风,实现农户的增产增收,同样成为了摆在长凝镇镇村两级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

  今年7月中旬,阳光将土地灼烤得分外炙热,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很难看到农民的踪迹。长凝镇和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的干部们冒着酷暑,辗转在一块块农田旁,正在商讨着一个全新的发展大计。调研会上,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许延鹏感慨地说:“长凝镇的发展建议科学实际,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让这样肥沃的土地焕发活力。榆次拥有种植蔬菜的优势,为啥就不能将这一优势引入到长凝呢?”

  一席话引发了该镇领导和村干部的强烈共鸣,纷纷表达出发展农业的强大意愿,迅速形成了建设方案,得到了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高度重视和认可,认为这是推进农业落后乡镇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标杆性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发展意义,应当纳入全区今年农业发展的重点来抓,要求认真做好该项目的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服务保障。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出了拱棚发展规划,并组成了由专业人才、农村土专家和新农人组成的服务队伍,及时送技术、送服务到田间地头,切实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

  规划制定后,如何将小地块连成片,实现规模化发展,如何激发老百姓种菜的积极性,如何快速让群众掌握“三新”技术……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长凝镇党委政府雷厉风行,镇党委书记、镇长等主要领导亲自上阵指挥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把该项目作为推进全镇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来抓,作为今后长远发展的主要目标去干。

  担当务实:助推产业发展的“长凝速度”

  尽管此事成为村民奔走相告的喜事,但多数农户还是摆出了观望的架势。村里人认为,多数年轻人在外务工,家里的老人和妇女能干得动种菜的活计吗?不懂种植技术,没有销售渠道,每户人家一下拿出4.5万元建棚会不会打了水漂呢?

  七月流火,长凝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更是心急如焚。如果此时不加紧建设,就会耽误了拱棚建成后播种一茬蔬菜的计划。农时不等人,该镇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及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地打消了农民的顾虑。

  有着强烈发展意愿的南合流村党支部立即行动,在利用各种宣传形式的基础上,村主要领导大会小会地讲,挨门挨户地去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建设拱棚种植蔬菜是实现农业产业调整、满足农民现实需求和根本利益的好决策,是南合流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大好事。村支部书记李文利、村委主任魏巨生带头承包拱棚,两委干部家家户户参与承包,使问题的难点迎刃而解。同时,镇村两级党委还组织村民赴东阳、庄子、太谷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了解新设施、新技术,让农民感受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致富希望,思想上有了转变,建棚的积极性也提升了。

  7月26日,百亩拱棚园区建设正式开工。建设场面如火如荼,区、镇、村领导跟班作业,及时解决发现问题。在区财政的积极支持下,仅用短短50天的时间,投资300万元,建成占地80亩的拱棚34个,配套建设了园区道路,引入了水井、水肥一体化、喷滴灌配套、全自动智能采摘车、线网、附属房等配套设施,主要种植西红柿、西葫芦等农作物,创造出了榆次区拱棚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建设完成后,承包拱棚的26户村民开始选棚,有的农户因为拱棚位置产生了意见,位置偏、有树遮挡怕影响生长……蕞终导致两个棚空置了下来,关键时刻,还是党员干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村委主任魏巨生主动把自家的拱棚和村民的互换了位置,消除了村民的顾虑。

  从拱棚投入建设的那一天开始,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就没有闲下来,只要有时间、只要农民的一声招呼,他们就会立即来到田间地头,从土地的复耕翻地、施撒有机肥,到头茬作物品种的确定,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经过深思熟虑,专家们普遍认为头茬播种西葫芦具有见效快、播种技术简单等优势,适合首次种植蔬菜农户的需要。8月18日,区、镇两级干部将认真优选出的“奥运会”品种西葫芦苗送到了农户手中,同时聘请新青农马渊杰作为技术顾问,手把手教农户播种、施肥、浇水……不仅如此,长凝镇发挥“土专家”的地域种植技术强项,聘请当地土专家张东升和邻近蔬菜种植村西沟村优秀种植户刘小兵长期负责专业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南合流的种植户们真正做到了技术无忧。

  9月底,当头部批鲜嫩、味美的西葫芦进入采摘季,区、镇的两级干部们又及时从东阳镇引入了多家优秀的蔬菜销售商户,让农民有了销售选择权,成熟的西葫芦变成了一筐筐“金******”。

  种植户李变花激动地说:“俺村祖祖辈辈没种过蔬菜,做梦也没想到,一下子就开始种这高科技的大棚,一没经验,二不懂技术,心里头真是七上八下,多亏区里的技术人员每天挨个棚跑,手把手地教,大小事情连门都不用出就能学会,真是让人感动得不得了。今年,我头茬西葫芦头部次就采摘了3000多斤,一下卖了4000多元,这是俺过去一年都挣不到的钱啊,真是打心眼里头感谢党和政府。”

  村民张桂仙老两口见村里人争先恐后地承包拱棚,也借钱承包了两个棚,孩子们都担心他们干不了那些力气活。张桂仙却说:“一开始种确实挺辛苦,但后来区里派人给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定时定量浇水、施肥,不用再操心用农家肥的病虫害多等麻烦事,收菜也有了自动运输车,轻点遥控,几百斤西葫芦就运到了棚门口,俺做梦也没想到种菜也能这样轻省。孩子们的心也都放下了,现在个个都支持俺们。”

  今年47岁的村民李贵根过去常年在外务工,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从前看别人种拱棚就羡慕,如今自己也承包了两个棚,技术、销路都不用愁,统一收购日日结算,他预计明年就可以收回建棚资金。李贵根乐呵呵地说:“多亏区里的支持,多亏镇里的帮助,多亏村干部们的热情,才让我家的玉米田变成了‘金窝窝’。”

  绿色银行: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南合流模式”

  正值金秋收获时节,长凝镇南合流村百亩拱棚园区内,70岁的李先旺在自家棚内轻轻按动遥控器,一筐筐新鲜的西葫芦,便由一台智能电动运输车送出棚外,随后通过统一收购,全部销往北京。不仅如此,水肥一体化、防雾棚膜技术、蜜蜂授粉、优质品种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使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能够轻松完成耕种劳动,更由于有机肥料的普遍使用,种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头茬蔬菜就一举成为百姓的抢手货。

  南合流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利介绍:“首批西葫芦从8月份到11月中旬,将完成头部个种植季,近4个月的时间亩产收入预计超过万元,计划下一季种植西红柿,预计一年种植两季蔬菜的收入会超过2万元。可以说,是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让南合流的土地变成了金土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长凝镇党委书记曹德宏满怀信心地说:“明年,一定会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拱棚种植的行列,南合流试点必将成为星星之火,在长凝乃至榆次更多的偏远山村得到推广,我们长凝镇将提前做好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道路,吸引更多农民回归土地,走上更加富裕的康庄大道。”

  南合流村拱棚蔬菜种植的初步成效,体现了长凝镇推进农业发展的信心,为榆次区乡村振兴打造了新样板,闯出了农村产业兴旺的新路。

  榆次区拥有蔬菜种植的传统优势,是省城太原的菜篮子,是首都北京的主要蔬菜供应地,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是榆次区坚定不移的农业发展方向。榆次区进一步放大东阳镇传统蔬菜种植,将蔬菜产业扩大到偏远山村,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南合流拱棚种植园区结出了今秋蕞丰硕的果实,成为了一方土地农民广为热议的话题,这片昔日的红色革命热地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生产方式变革,更多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型农民层出不穷,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大型农业产业新模式正在拉开帷幕,为这片土地打造出恒久的“绿色银行”。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3年1月17日晋中市挂牌1宗工业用地起始价40200万元

2023年1月17日晋中市挂牌1宗工业用地起始价40200万元

  中指云网讯:2023年1月17日山西省晋中市挂牌1宗工业用地总起价402.00万元,总出让面积5444㎡。   中指云网讯:2023年1月17日山西省晋中市挂牌1宗工业用地总起价402.00万元,总出让面积5444㎡,其地块编号为GK2022-17。   编号为GK2022-17地块,位于燃气学校西侧、宜隆紫豪东侧,工业用地,出让年限为50年,出...

【2019年11号】晋中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土地分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2019年11号】晋中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土地分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晋中市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不动产权登记…   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区分局国有建设用地使…   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区分局国有建设用地使…   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区分局国有建设用地使…   【2019年11号】晋中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土地分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公告详情-公拍网

公告详情-公拍网

  (延时的除外)在左权县人民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拍卖活动,现公告如下:   一、拍卖标的:晋中中效工贸有限公司位于榆次区工业园区兴业街的房产及土地使用权   标的位于榆次区工业园区兴业街;房屋建筑面积共计3043.95平方米,其中房屋登记建筑面积共2925.06平方米,未登记建筑面积共118.89平方米;建成年代均为2006年。土地使...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太原汾河生态环境治理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太原汾河生态环境治理

  山西省重点网站 太原市唯一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新闻门户网站   1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以“书写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篇章”为题,报道沿黄9省区落实总书记要求,因地制宜,积极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其中,在介绍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中,重点报道了太原市清徐县生态环境治理情况。   报道介绍,加强中游水土保持,陕西和山西合作...

山西“两市”同城化破题:解困需省政府加强推力

山西“两市”同城化破题:解困需省政府加强推力

  首页资讯本地资讯   山西“两市”同城化破题:解困需省政府加强推力   亲测!滨河金茂府“藏”起来的秘密!   综改重磅!中海寰宇时代,开启房证同交新时代!   裸眼3D“新地标”!吹响北城商业崛起的号角!   看到它我就知道,太原的别墅产品要被重新定义了!   一盘大棋!揭...

山西晋中户外智能垃圾房、小区简易垃圾亭物业垃圾分类站

山西晋中户外智能垃圾房、小区简易垃圾亭物业垃圾分类站

  移动厕所,垃圾中转站,休闲椅,垃圾桶   山西晋中垃圾回收驿站,分类垃圾收集房,定时垃圾回收站,垃圾分类房,垃圾分类亭   智能脸识别,远程控制,灯光系统,消毒设备,GPT定位,WIFI通讯,LED屏幕,垃圾投口挡板,垃圾清理门,防盗锁,桶满警示指示灯,防雨棚,高清广告屏   智能化管理,依托互联网技术 实现远程控制...

山西榆次工业园区

山西榆次工业园区

  榆次工业园区于2002年4月经晋中市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4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审核,被核准为省级开发区。先后荣获“山西省先进民营经济园区”、“环渤海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和“环渤海省级开发区循环经济竞争力百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称号。榆次工业园区位于晋中市主城区榆次区西南,距太原海关、机场15公里,石太、太焦、同蒲、太中银等多条铁路...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李某信访事项督查情况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李某信访事项督查情况

  2015年5月16日,国家信访局会同国土资源部组成督查组,就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李某反映榆次工业园区以租代征土地问题,通过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现场、约谈信访人等方式进行了实地督查。   信访人李某,女,住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荣村。2014年6月13日,李某网上信访反映,2002年以来,榆次工业园区建设时采取以租代征的形式征用该村土地,38家企业共占用土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