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将规划6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中学、停车场12处、公厕32座!
原标题:榆次将规划6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中学、停车场12处、公厕32座!
为了贯彻和落实《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功能布局,完善优化晋中站片区的功能建设和设施配套,统筹安排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为该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立法依据,特制定《晋中站区域及铁路物流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东起108国道(环城西路),西至晋中市行政边界,北起迎宾西街,南至工业园区8号路(创业街),规划面积12.14平方公里。
立足太榆同城化的大背景,落实与深化《总规》对本片区功能、布局、交通、产业等方面的定位与规划,与周边区域良好衔接。
注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项设施的建设,按照相关配套标准的要求合理规划,引导片区有序发展。对于城中村改造、工业用地改造要严格按照城市建设标准进行统筹配套,适当放宽安置区控制指标。
立足城市副中心的高度,挖掘城市自然与人文历史要素,通过城市设计打造独特魅力、特色凸显的城市门户。
规划应本着务实规划的精神,强化规划实施管理的可操作性,结合刚性控制与弹性控制,为规划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依据。
规划范围内开发区现状工业用地与《总规》出入较大,因此须近远期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动态维护,为规划管理提供有力保障,逐步落实《总规》意图。
功能定位:以交通集散、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城市生活、新型工业功能为主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城市次中心、城市西门户。
规划区内用地规模为12.14平方公里。
规划区内人口规模约为8.25万人(不含中北大学华澳分院0.8万人)。
本片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廊、两轴、九单元。
一核:即晋中站站前“T”核心区。
两轴:顺城街发展轴,综合通道发展轴。
两廊:500Kv高压生态廊道、综合通道西侧基础设施生态廊道。
九单元:东北生活单元(A)、东营生活单元(B)、文体中心单元(C)、东工业单元(D)、站前生活单元(E)、站前核心单元(F)、西工业单元(G)、西南生活单元(H)、客货运单元(J)。
规划区总用地12.14平方公里,用地分类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深度要求进行划分,分类标准采用新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划分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
规划各类用地详见附表《规划区规划用地一览表》。
居住用地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及部分商住混合用地,用地面积186.06公顷,占总用地的15.33%。。
本片区人口容量约为8.25万人,社区体系采用“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划分。
居住用地配套设施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级别进行配套,居住组团与临近居住小区设施共建、共享。
本规划对幼儿园采用点位控制的形式进行控制,规模按每千人35名幼儿标准计,幼儿园每班按30座计,用地面积12平方米/座,建筑面积9平方米/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根据《晋中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6—2020)》,本片区内共规划4轨制幼儿园3所、3轨制幼儿园1所;本规划根据社区体系划分,将幼儿园布局进行了深化细化,对部分幼儿园规模进行了调整,并新增加2所。
此外,根据《晋中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6—2020)》,可结合规划范围周边地区的幼儿园,辐射本片区,设施共用,提高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居住地块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居住小区级及组团级绿地,小区级绿地不小于1.0平方米/人;组团级绿地不小于0.5平方米/人。具体绿地系统布局详见绿地规划控制章节。
配套设施采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布置的形式,提升效率,便捷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为0.5-1平方公里,用地规模控制在1-2公顷,服务人口为1-3万人,设置内容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以及商业设施等。
本规划采用近期“综合整治”+“全面改造”、远期“全面改造”的方式进行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用地标准采用晋中市“双八十”标准,即每人80平方米安置居住用地+80平方米安置产业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8.26公顷,占总用地的7.27%。
规划2处文化设施用地,总占地面积21.82公顷,作为市次文化副中心、区级文化中心。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为45.32公顷:高等院校用地34.2公顷,即保留现状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中小学用地11.13公顷。
本规划对中小学用地采用实线控制的形式进行控制,规模按每千人80名中学生、每千人80名小学生标准计;中学每班50座,用地面积14平方米/座,建筑面积9平方米/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小学每班50座,用地面积11平方米/座,建筑面积7平方米/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
根据《晋中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6—2020)》,本片区内共规划10轨制初中1所、6轨制小学3所。其中,现状剑桥国际学校位于工业用地内,教学校舍、活动场地均设置于租赁的厂房内,不满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规划建议进行搬迁。
规划1处体育用地,总占地面积8.94公顷,作为区级体育中心。
规划1处医疗卫生用地,总占地面积3.28公顷,作为区级综合医院。
规划1处社会福利用地,总占地面积0.76公顷,作为区级社会福利院。
规划保留上营村西北角灵线公顷,灵线米作为建设控制地带。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20.14公顷,占总用地的9.9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内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公用设施营业网点(加油加气站用地除外)、其他服务设施用地可相互兼容、置换。
规划商业用地共87.75公顷,主要于站前核心区形成城市副商业中心、108国道(环城西路)商业带及居住区商业中心。
规划商务用地共20.53公顷,主要位于站前核心区,形成整个区域企业单位集中办公、金融、商务、商贸等功能的中心。
本规划不设置独立的娱乐康体用地,与商业用地(B1)混合使用。
规划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用地1.35公顷,即保留现状加油站、油气合建站用地,共3处。
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117.94公顷,均为二类工业用地,保留现状工业企业,占总用地的9.71%。
物流仓储用地:规划一类物流仓储用地18.95公顷,保留现状山西粮食物流中心,占总用地的1.56%。
规划供电用地1.22公顷,保留220KV晋中东牵引变电站一处,新建迎宾西110KV变电站一处;
规划供燃气用地0.25公顷,新建次高压调压站一处,位于新生街与综合通道交叉口东北;
规划供热用地12.01公顷,保留现状恒能热电厂;
规划通信用地0.52公顷,新建通信局、邮政局、有线电视局一处(合建),位于顺城街与经七路交叉口西北。
规划环卫用地0.60公顷,新建基层环卫机构、环卫停车场一处(合建)。
规划消防用地0.52公顷,新建普通消防站一处,位于位于新生街与新站南路交叉口西北。
规划防洪用地9.74公顷,即综合通道排洪渠、太榆退水渠用地。
与本片区有关的轨道交通主要为在建轻轨2号线号线。
在建轻轨2号线(太原晋中城际铁路)沿迎宾西街敷设,于马练营路西侧、机场路东侧、综合通道东侧、环城西路东侧设4个车站,分别为马练营站、科创城站(与地铁1号线的换乘车站)、六堡路站、灵石路站。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布点应与轻轨车站相结合。
规划地铁1号线沿机场路敷设,向南穿越北六堡集装箱货运站、太中银铁路、大西客专后,沿西荣南路敷设,设车站3处:科创站作为与轻轨2号线的换乘车站;晋中站站结合大西客专晋中站、公路客运中心、公交枢纽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创业街南侧设1个车站。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布点应与轻轨车站相结合。
规划快速路红线米(加两侧绿线米),即综合通道,与科创城段综合通道断面形式相一致。
规划主干道红线米,包括:五纵三横,分别为马练营路、新站西路、西荣路、新站南路、环城西路和迎宾街、蕴华街、顺城街。
规划次干道红线米,包括:五纵四横,分别为西荣中路、西荣南路、西荣东路、六堡西路、六堡路和站前街、东营街、新生街、创业街。
其余道路为支路,道路红线米,道路断面均为一块板。
综合通道作为快速路,采用主线上跨的分离式立交形式;其余道路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在交叉口处的建筑后退线需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通过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两侧9—17米道路绿带控制,为道路交叉口展宽渠化预留用地。
规划北六堡站集装箱货场,为以办理集装箱作业为主、兼营其它白货作业的综合性货场。依托北六堡货场,加强物流业发展,建设服务全省的区域性的物流转运中心和货物贸易中心。
保留现状大西高铁晋中站,改善周边的站场用地,疏导干道系统,将成为晋中市的城市门户与对外窗口。
在本片区规划新建一处长途客运站,公铁联运功能的综合性客运枢纽站,位于晋中站南侧,占地面积为3.37公顷,形成区域######通枢纽。
在本片区规划新建一处公交枢纽,位于晋中站广场西南侧,用地面积1.2公顷,与晋中站、晋中站公路客运中心一体化布局。
公交站点的设置应结合道路两侧绿地进行安排,服务半径控制为200—300米,居住区应考虑和其出入口的关系,繁华地段应保证换乘便利,线路的布置应全盘统一考虑。
本片区公交站点应结合轻轨2号线号线车站以及自行车租赁点具体控制。
机动车公共停车面积按每人0.8-1.0平方米控制,共需机动车停车位总数为2300个以上(平均25—30㎡/个)。规划区共设置社会停车场12处,每处的面积和规模约为0.2—1公顷左右,详见《片区社会停车场分布一览表》。根据服务半径、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及交通枢纽布置,共同解决本片区社会停车的需要。
本片区路内停车宜设置在交通量较小、道路宽度满足条件的次干路、支路内,应避免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大的影响,不妨碍行车视距。路内停车位与城市主、次干路、街巷出口之间应预留足够的空间。
规划根据地块的性质、面积,参考城市配建停车位规定,对各地块配建停车数做出规定,详见《单位配建停车指标表》。
保留现状三处加油站,其中迎宾西加油站扩建为油气合建站。
规划主要沿道路绿带、街头绿地、社区公园、综合公园以及二支退带状公园,设置休闲步道,在各个社区至少设置一条慢行绿道相贯通,形成一套支持步行、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交通的完整体系。
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布局要求,居住区中心设置不小于1公顷的公园绿地,居住小区设置3000—5000平方米的游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G1)总面积为45.53公顷,占总用地的3.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5.52平方米。
规划城市级公园一处,即晋中站前城市公园,用地面积7.98公顷。
规划片区级公园一处,用地面积2.05公顷,位于居住区中心位置、东营街与六堡路交叉口西北。
规划社区级公园4处,用地面积分别为1.18公顷、1.03公顷、1.39公顷、1.73公顷;结合社区中心布置,方便居民日常休闲游憩使用。
规划街头绿地、小游园共8处,每处用地3000—5000平方米。
规划带状公园2处,分别沿二支退水渠及六堡路,20米宽,用地面积分别为4.5公顷、1.9公顷,长度分别约为2900米、1500米。此外,沿城市道路8米以上带状绿地,亦可作为带状公园,设置健身步道、游憩设施,构建片区慢行系统。
规划防护绿地(G2)总面积为122.14公顷,占总用地的10.06%,包括3种类型。
一种为铁路、快速路防护绿地,17—120米。
第二种为基础设施生态廊道,即500KV高压线生态廊道,高压线周边的安全距离范围内,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按生态绿地进行管理和控制,宽度约135米;综合通道西侧基础设施生态廊道,作为排洪渠、油气管道等生态廊道,宽度120米。
第三种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防护绿带,宽度设置在20米以上。
规划广场用地(G3)总面积为5.02公顷,占总用地的0.41%。
规划保留晋中站站前广场一处,面积为3.15公顷,作为交通集散广场,同时作为晋中市门户窗口,展现地域形象。
居住区中心规划新建1处小型的广场绿地,用地面积1.32公顷,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灵真观南侧新建一处小型广场,用地面积0.54公顷。
两轴:一横一纵。一横即“晋中站城市公园—顺城街景观大道”城市主轴。一纵即综合通道景观轴。
多廊道:即综合通道基础设施生态廊道、高压生态廊道、城市道路景观廊道。
四心:即车站景观中心(站前核心区西侧门户景观)、文化景观中心、城市公园景观中心(站前核心区东侧门户景观)、片区景观中心。
(1)空间形态——鼓励核心区公共建筑向高层建筑发展,建筑布局向簇群化布置,以形成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城市核心区。
(2)节点空间——在核心区的主要交叉口,强化节点空间处理,体现标志性和特色。
(3)地块开口——机动车出入口宜设置于城市支路,如果只能在主干道开口的,宜采用相应的交通组织措施。
建筑立面——以现代风格为主,并在群体统一和谐的基调中表现建筑个性,增强可识别性。
(4)建筑后退——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鼓励设置为绿化及公共活动空间并对外开放。
(5)地下空间——鼓励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邻新建高层公共建筑地下鼓励设置连接通道。
(6)围墙——不宜设置围墙,宜采用绿化等景观设计手段界定。
(1)建筑界面——临主要街道建筑的高度、色彩、风貌宜相互协调,形成统一清晰的临街建筑界面。
(2)建筑退距——临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布局宜加大退距,增加公共空间,优化临街环境。
(3)商业设置——鼓励住宅小区所需配套商业用房独立、集中设置,逐步实现社区商业组团化发展。在具体出让地块中根据项目规模、所在区位以及周边商业配套设施情况可酌情设置少量底商。
(4)围墙——临路两侧用地不宜设置围墙。如需设置,宜保持开敞通透,体现绿色生态,避免连续实体墙面。
按居住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3-5座,主次干道一般不大于8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区不大于500m间距标准设置。公厕建筑面积一般以50-100㎡为宜。规划新建公厕32座,均应为水厕。
规划在新生街与新站南路交叉处西北角设一级普通消防站一座,占地5185㎡,可满足规划区域的消防需要。
信息来源:晋中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