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中一体化”再加码!制定村庄搬迁行动计划……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针对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近日出台的总体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今天带来中部核心区规划解读:
本次规划范围为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简称“综改示范区”)全部辖区范围,按空间布局分为北部阳曲片区、中部核心片区、南部潇河片区三大片区,总规划面积约 590 平方公里(图 1-1)。
中部核心片区:包括科技创新城、唐槐产业园区、学府产业园区、武宿综合保税区、大学城产业园区、晋中汇通产业园区、晋中新能源汽车园区,总面积约 146 平方公里。本规划期限为 2021 年—2035 年,远期展望至 2050 年。
确定综改示范区的定位为:国家产创融合发展先行区、 黄河流域生态宜居示范区、山西省中部城市群南引擎。在产业规划中,基于“双链融合”思路,规划创建“4+N”制造业体 系和“三大生态”服务业体系,打造人才吸引磁极。同时,制定各类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招商计划,在发展规模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产业区的概念性空间布局方案。
在空间发展规划中,归纳总结国内外大规模产业园案例,统筹规划综改示范区三个片区,形成产城融合发展、公服配套齐全、道路畅达、公交优先、生态景观优越的新型产业园区典范小店通整理转载注明出处。在阳曲片区结合阳曲站交通枢纽打造北部综合服务中心,结合中社河和采矿塌陷区治理打造生态景观廊道;中部核心片区以太晋一体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沿化章街、使赵街形成协同发展轴,在空港和晋中站之间建立研发商务发展纵轴;以十字形轴带串联汾东新城、临空科创中心、龙湖商业中心、晋中大学城科教中心等 6 个城市中心型节点。在南部潇河片区,以五大中心为服务核心,延潇河打造生态景观与城市服务复合发展廊道。
2035年中部核心区产业规模及布局
2035 年综改示范区产业用地需求估算如下:
至 2035 年综改示范区共形成 49 个产业园区,总面积 144.85 平方公里。其中:
中部核心区总体定位综合研发,基于产业现状,就近布局各产业的研发机构。共规划 13 个产业园区,总面积 38.6 平方公里。
围绕现有太重、 太钢等企业布局 1 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围绕富士康布局 1 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围绕三大平台核心布局 2 个智创研发园区;围绕临空经济区、晋中大学城布局 4 个现代服务业园区;在晋中新能源产业园布局新能源产业园区 1 个、围绕太原机场布局 1 个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在晋中高铁站南侧和西侧新增用地布局2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业产业园区和1个新能源产业园。
发展规模:综改示范区总面积为 590 平方公里,2035 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429.39 平方公里,人口总量 130.4 万。其中,规划产业用地 143.87 平方公 里,占比为 33.51%;居住用地 59.45 平方公里,占比为 13.85%。
总体布局:在一体两翼基础上,规划形成“三核、三轴、多节点”的总体空间结构。每一片区分别构建“一核、一轴”。
中部核心区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结合综保区组团、 电商与电子信息研发中心、晋中高铁经济组团、太原高端装备智创城、新能 源研发中心形成“一核”,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 造为主导的产城融合示范城区;依托化章街、使赵街连接太原汾东新城、综改示范区创新综合服务核、龙湖商业中心和晋中大学城科教中心,构成“一 轴”,以临空经济区、武宿综保区为依托,形成综保区空港及自贸区引领的双向开放基地。
中部核心区主要空间位于太原市区南部与晋中市区西部交界处,是两市较早的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区域。本次规划主要针对中部核心区主体区和晋中的新能源汽车园区两大部分,不包括位于太原市区内的学府产业园区,规划范围约 133.7 平方公里。
中部核心区西部为太原集中建设区,其中北部围绕现有的太重煤机、太钢和富士康等规上企业,分布了大量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相关企业。太原机场西侧沿马练营路两侧构成面积2.94 平方公里的武宿综保区。沿龙盛街集中分布综改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省商务厅等重要行政部门;中部化章街两侧分布有江铃重汽等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和相对较多的居住区和商业;南部主要为比亚迪厂区、由太原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等构成的高校聚集区。
中部核心区中部太原和晋中交界处是临空经济区的主要范围,北邻武宿机场,区位优势显著,但现状分布大片基本农田,面积约为 2.32 平方公里, 中部中鼎物流园和铁路晋中站造成了较为明显的用地分隔,其中中鼎物流园占地 1.4 平方公里,作为独立的物流产业园,与综改示范区制造业发展没有明显关联。南侧主要为基本农田和沿创业街分布的晋中理工学院、华澳商贸职业学院以及零星厂房。
中部核心区东部为晋中市辖区,大西铁路线以北为晋中大学城和大量农 林用地,两条铁路线之间为汽配等产业集聚区,南部为榆次工业园区,现状为五金、纺织等产业为主,未来考虑腾退升级。中部片区东侧飞地为新能源产业园,现状已有吉利、山西新能源、晋能光伏等新能源企业建成投产。
1) 规划结构:在一核一轴基础上,规划形成“一轴、一带、六节点、 一网格”的空间结构。构筑太晋一体化空间格局,集聚空铁发展势能。
“一轴”:沿化章街、使赵街形成生活、科研、经济、休闲相结合的太晋城市融合发展轴,西接汾东新城东连晋中大学城科教经济片区,串联汾东新城形成的经济核、以三大平台为依托的临空科创核、晋中龙湖公园周边的龙湖经济核、晋中奥莱为依托的科教经济核四大核心,构筑太晋一体化的空 间格局。
“一带”:突出片区内空运和铁路枢纽优势,沿规划的临空大道形成临空商务、科创、铁路物流相融合的南北向空铁经济发展带,联系综保区经济核、临空科创核和晋中高铁经济区。
太晋城市融合发展轴和空铁经济发展带形成大“十”字型结构,促进太晋一体化和空铁联动。
“六节点”:汾东新城经济节点、临空科创节点、综保区经济节点、龙湖商业节点、晋中大学城科教中心节点、晋中高铁经济节点。规划在西侧布局商业商务生活功能衔接汾东新城,形成汾东新城经济节点;临空经济区的科研、商务组合形成临空科创节点;以现有武宿综保区为基础规划形成综保区经济节点;邻近龙湖公园打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龙湖商业中心节点小店通整理转载注明出处;依托大学城构建产学研为一体的科教中心节点;晋中高铁站两侧的商业、商务、居住、休闲等功能组合形成晋中高铁经济节点。其中太晋城市融合发展轴串联前三个节点,空铁经济发展轴串联临空科创节点和晋中高铁经济节点。
“一网格”:结合现有“人”字型大西铁路生态廊道和使赵街生态廊道构成生态骨架,在经西大道、农谷大道、顺城西街等生活型街道规划形成网 格状生态绿廊。
中部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 133.68 平方公里,其中城乡建设用地 128.54 平方公里,非城乡建设用地 5.14 平方公里。
居住组团:增设服务配套,营造社区生活圈。延续太原城市总体规划和 晋中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内容,中部核心区规划人口规模为 57 万人, 居住用地 22.82 平方公里。划分 19 个 15 分钟生活圈,并在每个组团中布置 30 公顷左右规模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服设施,促进职住平衡。
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与六大节点基本吻合。中部核心区西部,以综改示范区管委会为起点往南沿唐槐路两侧增加调整为商业用地,规划为综合商业中心;中部使赵街西端部分农林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结合现有小区规划为商业中心衔接汾东新城;中部核心区中部,北部农林用地规划为商业用地, 作为保税商业中心;中部临空大道两侧调整现有农林用地,规划为临空商业中心;南部将晋中站站前的 3 个村庄和部分农林用地规划为高铁站前商业中 心;中部核心区东部,中部龙湖公园以南农林用地规划为龙湖商业中心,服务晋中生活片区;东部大西提路线和魏榆路之间村庄和农林用地规划商业用 地结合现状杉杉奥特莱斯形成科教商业中心。
生态景观:在现有铁路生态廊道的骨架下,沿生活性主干道布置景观走廊,形成网格式景观框架。规划生活圈级点状绿地 21 处共计 2.87 平方公里, 片区级面状绿地临空公园、科创公园、龙湖公园、社火公园 4 处共计 1.04 平方公里,组团之间以线状绿地连接。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绿地系统。
规划以青银高速、二环高速、魏榆路、汇通北路、马练营路、化章西街、 太晋大街、凤栖大街为主的对外联系通道。
通过快速路、轨道交通实现加强武宿机场、太榆中心站、晋中站等交通枢纽对外对接。
规划中部核心区由高速路、快速路及主干道形成“五横八纵”的骨架网 络,合理确定路网密度。
五横:青银高速(太原绕城高速)、文华街、龙湖大街、太晋大街、凤栖大街;
八纵:二环高速、锦东大道、中都北路、魏榆路、汇通北路(太榆路)、 农谷大道、马练营路、汾东南路。
发挥综改示范区“走在前、作示范、创一流“的行动理念,创新成立太晋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商定需要一体化规划、管控、指引和协调的事项与项目,商定协调的程序与步骤,参与的主体与各自的职责。
在太晋一体化工作小组领导下,统一编制太晋一体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避免空间割裂,切实实现一体化地区的集聚效应,避免重复配套,自上而下确定功能健全的公共中心体系、布局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完整有序的公共空间体系。
3) 建立基础设施统一设计和共建共管机制
道路、市政等线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统一设计小店通整理转载注明出处、统一建设和统一管 理,实现道路线性顺接,道路断面统一,给水、污水、雨水、热力、燃气等管网统一科学布设,管径合理统一;避免重复建设和系统割裂造成的隐患。
4) 建立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统一管控机制
化章街、使赵街、龙湖公园等主要的公共空间廊道周边地区,要进行统 一的城市设计,对街道绿植、家具、退线控制、界面功能景观、滨水景观、 重要标志建筑的形象景观等,形成统一的控制方案,对实施建设进行统一引 导,避免因辖区割裂造成城市风貌的不连贯和巨大落差。
5) 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和交通管理体系
研究太晋一体化的交通需求,按照统一的交通规划,建立跨区一体化, 符合跨区通勤等交通需求的公交运行系统;根据停车管控的需要,统一建立停车配建、停车收费要求、统一街道标志标牌多杆合一方案,统一衔接慢行 绿道系统。
6) 建立统一的内部信息共享平台
结合智慧城市和新基建发展需要,将城市建设、交通运营、市政设施的现状及规划情况、纳入统一平台小店通整理转载注明出处,并做到内部信息的太晋共享。为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增加管理科学性,促进太晋协调发展,统筹决策奠定基础。
强化规划引领,在编制控规与城市设计时落实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北部阳曲片区,结合合成生物产业园区打造一个组团布局模式示范片区。
推动综改示范区三片区之间的快速路衔接方案落地。在中部核心区打通现状断头路,至少保证太原和晋中之间化章西街、使赵街、迎宾街、太晋大街四条城市道路,南部潇河片区加快主次干路建设,推动二广高速在潇河片 区路段的改道、降级。
重点发力南部潇河片区的市政配套建设,在片区中北部建设一个燃气门站;在太中银铁路与潇河以及文源路交叉口小店通整理转载注明出处,太原晋中交界北部,建成三处污水处理厂;在片区居住区组团共建成 5 个220Kv 变电站。解决企业、居民 用电、用水、用气、供热、污水处理等问题。
制定城市街道、建筑风貌标准和指引;中部核心区,加快现有城市街道风貌的更新提质,集中力量打造使赵街主轴线和临空大道次轴,促进太晋一体化,支撑临空经济区建设;南部潇河片区,围绕现有五大中心形成完善的新城启动区。
5) 打造“一区一园”的绿化公园体系
推进重点公园建设,打造“一区一园”的绿化公园体系。中部核心区优 先建设科创核心内的临空公园,提高地区交往活力;南部潇河片区,建设河口的人才公园,优化生活环境,提高人才吸引力;北部阳曲片区,推进中社河沿岸生态景观节点建设。
摸底三大片区现有村庄,制定村庄搬迁赔偿方案以及实施计划, 未来五年内设立搬迁示范区 。
阳曲片区,推进采矿塌陷区生态治理,结合周边厂区的排水打造生态景观;潇河片区,推进潇河沿线) 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解决企业员工家属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建立
,加快推进医疗、教育、商业商务等生活配套建设完善。9) 健全公交服务体系
,形成有效补充。10) 提升绿色出行环境
完善三大片区绿色出行环境,中部核心区,在现有道路基础上施划连续的自行车道,建设高质量的绿色出行系统
来源: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晋商、小店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