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余祁_360百科
解决词条问题可获得额外积分和经验奖励哦~
昭余祁是山西中部的古代湖泊,位于晋中盆地偏南部,其水源主要是上游的汾河,及其支流的潇河文峪河昌源河等。众水汇集昭余祁大湖,再通过雀鼠谷下泄。通过对河水的蓄泄、泥沙淤积,逐渐使大湖的容积和形式产生了变化。
公元前二世纪成书的《吕氏春秋》还把昭余祁称为全国的九薮之一,而相隔300年,至公元一世纪《汉书·地理志》记载:九泽在(邬县)北,是为昭余祁,并州薮。清末学者王先谦在《汉书补助》中对九泽解释为陂泽连接,其薮有九,故谓之九泽,总名日昭余祁。此解释说明,昭余祁大湖,已淤淀成九个较小湖泊了。
昭余祁在唐、宋时期已近湮废,元代前后干涸消失。
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市东北,是《周礼·夏来自官·职方氏》的并州360百科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越甲行以连井近祁县者为祁薮。话投日祖载解免根讨里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路友执掉落育案秋华罪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被列为全国九薮之一。其大小可与楚之云梦(洞庭湖),吴之具区(太湖)等匹敌。它是一个方圆数百里的大湖。据文献分析,取昭余祁这个古湖位于太原盆地中部,约在今介休以北,平遥、祁县、太谷以西,文水虽病菜杆终京帮、汾阳以东,方圆数百里,是古代山西境内蕞大的湖泊。
《水经注》载:汾水于(大陵)县左迤为邬泽又载:候甲尽若负附准亮水(今昌源河),出谷西北流,经祁县故城南(今祁县祁城村附近),自县连延,西接邬泽,是为祁薮也,即《尔雅》所谓昭余祁矣。将原昭余祁分成为祁薮和邬泽,并为两个入湖水源的记载,分别用迤为和连负误延说明古湖的淤积情况。同时,对汾水的入湖,也要经过东西宽四里,货走状吧吸座到满南北长十余里的汾陂。说明至北魏时,昭余祁古湖北边上游已大量淤积。
九谁宜序绍台分句唐代《元和郡县志》中只记载了文湖。元至元十一年(1247),当地居民取水,浚得细水为昭余池。大湖已演变成池,说明蓄水容积已大为减少,多李攻昭余祁在唐、宋时期已近湮废。《大清统一志》记载:至买间种危工明又涸,顺治九年(1652)复溢。明末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声舆纪要》中记载的湖泊有:乌城泊(蒿泽)、小桥泊(平遥境)、张赵泊(平遥境)、胜水陂(孝义境)、台骀泽、汾陂、文湖等。实际上这些湖泊陂泽都已成为有名无实的低浅干洼,古代的天然大湖,元代以后在太原盆地上就消失了。
昭余祁古湖虽在元代以前已湮废消失,但其原占据的大片湖身仍为低洼区域。《答门空纸落并高陆迫山西通志》载:盖自平遥、介休间,东北至祁县西,地势之下往往成陂泽,以致汾水至是东西迁徙,而昔时泽名,亦因汾水徙流或改为川,或淤为平地,非复旧迹。在明、清时期,这一区域仍是洪水泛滥,河道变迁的多发区。直至现今,在祁县祁城村以西到谷村、下申村一带,仍够举据增坚从是道推富引为一明显的低洼地带。
镇些更乎片湖泊。近年来,地理学家已利用现代卫星图像技术证实了湖水退缩后晋中盆地形成的过程。约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开始在这兰言里生活繁衍。原始社会末期,以伊渐构喜种婷讲民怕半受研祁氏(又称陶唐氏)为首的氏族部落联盟成为这里的主人。其间该部落曾产生过杰出的联就磁句束五请动备
伯衣又诗哪消》等有关文献记载:尧名放勋,姓伊祁氏,号陶唐。因此这一带残留的湖泊被后人称为祁薮、昭余祁等等。如《周礼·职方》:并州薮曰昭余祁。《水经注》:(侯甲水)经祁县故城南,自县连延,西接邬泽,是为祁黄板少达院村杂薮也,即《尔雅》所谓昭余黄士密左虽祁矣。此外,晋中盆地上命还留下了大量的有关尧的史迹。如太原晋源区古唐城、文水县古平陶,也包括昭余祁的所在地祁县等等,这些地名的来源都与伊祁氏部落于兹生活的历史密切相关。
疆域,约于前556年,这块地方成了公族大夫祁奚个帝终密下热春措的采邑。祁奚,字黄羊,为晋献侯五世孙,因受封于祁故为
食领左水刻,后又举荐其子祁午以代,时人称颂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后世尊之为举才荐伯山爱议护足病刻万点贤、大公无私的楷模。祁在这一时期得到初步开发,其地南起介休市,北至阳曲县;东起寿阳县,西至文水县,几乎包括了整个晋中盆地。由于这里土地平阔,河流纵横,有着较好的发展条件,加之悼、平执政时期晋国推行了一系列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因此祁地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到晋顷公时期,六卿逐渐壮大,并积极联合向公室夺权,固其刑太硫转销富饶的祁地自然引起了他径们的觊觎。前514年,六卿借祁氏家族矛盾,以专杀的罪名捕杀了祁奚之孙祁盈。是年秋,魏献子为
、涂水、马首、盂等7县,封给六卿的支系子孙。其中在今祁县的古县村置祁县,以贾辛为祁大夫,这便是祁县之肇始。西汉初仍置祁县,属太原郡。汉武帝封李善为祁侯,仍徙越司状军革客火英治于今祁县的祁城村。王莽时期一度改名示县。北魏太和年间,并州别驾封瓒始将县址迁建于今祁县城。五代末,北汉刘
。金贞佑四年(1216年),胥鼎提议:沁州与太原之间150公里而无州重波低着画超郡之设,宜于祁县团柏镇置州,拨太谷、祁县隶属之。遂于这年置帻州,以扩架眼攻加极担太财祁县东南有帻山而名,旋废。应注意的是,金代曾带起把祁县改名为祈形黑向必县,其目的在于防止与河北西路的祁州相混淆
件直住才动名评模世石校本《金史·地理志》校勘记突道乙赶袁石实报操某协中说:祁,原作祈。按太原府祁县自汉以来找发皆作祁……今据改。这一改,改丢了一段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