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千亿产业!综改区规划展示未来太原产业布局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4个千亿产业!综改区规划展示未来太原产业布局
2022年3月初,一份关于综改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示,里面涉及到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深。
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称得上是综改区的百科全书。
接下来住龙大帅研读了下,把重点摘出来给大家展示下。
在此次规划之中,对综改示范区的总体有了更为全新准确的三个定位:
国家产创融合发展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宜居示范区、山西省中部城市群南引擎。
目标也被紧紧瞄定,就是“走在前、作示范、创一流”。
同时,对综改示范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细分。
总体分为了三大片区:北部阳曲区、中部核心区、南部潇河片区。
总规划达到590平方公里,三大片区形成“一体两翼”的格局,规划形成“三核、三轴、多节点”的总体空间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每一个片区,它们各自分别构建“一核、一轴”。
北部阳曲片区作为综改示范区北部门户和重要的北部一翼,结合太忻经济带建设,依托西南侧阳曲站、高铁阳曲西站、青龙古镇等特色资源,形成“一核”,作为综改示范区北部的综合服务中心及太忻经济区重要的发展策源地;沿中社河生态廊道行成“一轴”,以大孟生活中心、零碳示范园等节点,带动大生物、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形成产城文旅融合的组团城区典范。
在阳曲片区结合阳曲站交通枢纽打造北部综合服务中心,结合中社河和采矿塌陷区治理打造生态景观廊道。
中部核心区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结合综保区组团、电商与电子信息研发中心、晋中高铁经济组团、太原高端装备智创城、新能源研发中心形成“一核”,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城融合示范城区;依托化章街、使赵街连接太原汾东新城、综改示范区创新综合服务核、龙湖商业中心和晋中大学城科教中心,构成“一轴”, 以临空经济区、武宿综保区为依托,形成综保区空港及自贸区引领的双向开放基地。
中部核心片区以太晋一体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沿化章街、使赵街形成协同发展轴,在空港和晋中站之间建立研发商务发展纵轴;以十字形轴带串联汾东新城、临空科创中心、龙湖商业中心、晋中大学城科教中心等6个城市中心型节点。
南部潇河片区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增长极,依托五大中心构成“一核”,结合片区内双链融合的产业组团,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聚区;依托潇河生态廊道,连接潇河人才公园、五大中心片区、晋潇金融中心构成贯穿片区东西连接太晋的“一轴”, 形成生态引领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城。
在南部潇河片区,以五大中心为服务核心,延潇河打造生态景观与城市服务复合发展廊道。
综合来看,三大片区将形成产城融合发展、公服配套齐全、道路畅达、公交优先、生态景观优越的新型产业园区典范。
综改区的历史发展需要追溯到2010年。
为推动山西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010年12月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赋予的转型使命,选择重点区域做出转型示范,2017年2月成立了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
2017年6月,提出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五项任务;
同年9月,明确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对综改示范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0年,提出“六新”发展要求,勉励综改示范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
为什么大家总说综改区强,或者说与传统的企业集聚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综改区在单一产业链条纵向延伸的基础上,探索在既有优势产业链之间引入有助于创新链互联的媒介型企业,形成产业网络;同时引入有助于带动横向创新链发展的复合型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将现有园区企业编织成新的高效、共融的产业网络,实现地区产业集群的韧性化发展。
这点是综改区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区别于原有的产业集聚发展思路。
综改区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注重科技创新和上游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产品进入国内
大循环的中高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科创服务中心;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经济社会数字化。
综改区能发展起来,也确实拥有着核心的优势,大家可以来看看这些特征多么显著,市区比不了的:
1.虽然跨域太原、晋中两地,但是综改区被赋予省级行政管理权30多项,简化了许多流程和服务,这是多项省级行政管理权赋予综改示范区体制优势。
2.综改区位于山西中部核心区,也在太原、晋中的交汇处,可以借助周边城市群基础,整合资源,集聚势能,成为区域发展的强核心和新的增长极。
3.综改区内直接汇聚了10所高校,充足的人才储备为引入新兴产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4.综改区经济增长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产业转型初见成效,新型产业集群显现雏形。2021年总产值达到861.5亿元,同比增长17.9%。三产发展迅猛,增加值增速均超越二产;综改区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非煤提质效果明显;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和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的进驻,产生了显著的规模效益,产业链联动效应也得到初步发挥。
5.区域******通设施汇集凸显对外交通优势,这也是区别于市区的点儿,这里更近机场、铁路和高速的集合地带,要比市区更方便许多。
6.生态人文资源丰富,环境本底独具特色。
根据此次规划显示,整个综改区计划打造“4+N”制造业体系。
简单来说,规划了4个千亿级产业和N个百亿级企业!
定位:经济快速突破的新增长极,实现多元化发展、抢占全球产业技术高地、实现“换道超越”的重要抓手。
规划:牢牢把握合成生物、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三大新兴产业,促产能释放为主,定向招商为辅。
目标:将综改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高地、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大生物产业高地。
其实这个产业在综改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合成生物领域强基补缺,实现本地产业联动。举个例子,凯赛生物作为园区的一个重头企业,生物基戊二胺已经达到年产5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达到年产90万吨项目......这些对于合成生物产业的生产和研发优势,可以进一步稳固,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千亿级合成生物新材料全产业链集群。
这只是一个企业的例子,未来这里还会推动合成生物领域向产业链下游应用环节扩展;并且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制药领域的基础会被不断夯实,定向关联引产,促本地集聚效应升级。
促进锦波生物、卡替生物等重点项目的落地投产,就是这样。
定位:产业体系“内循环”的架构主体,动能转化的动力来源,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重要依托。
以纵向产业链为轴、横向知识链为接口,推进“关联引产”,强基补缺,建设新能源创造/获取、储存、应用三角形成产业网,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
重点培育光伏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立足中游环节,延链补链,促进园区内部实现光伏产业全产业链规模发展。计划在 3-5年内打造千亿级光伏一体化全产业链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企业层面“三个紧抓”,产业链层面的关联引产与高品质服务外输。
储能产业依托重大项目,以配套促需求,促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环节生产规模扩张。比如促进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电池动力系统生产规模化扩张。
定位:为产业内循环的重要需求主体,制造业“内联外通”的重要抓手。
总的来说,基于产业间的知识关联,促高端装备的本地应用,从而加强产业间的联动,织密区内产业网络。同时,积极促进本地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的关联外输,提升区域影响力。
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与新材料、汽车产业等协同推进共性技术研发,开展超高速列车重大技术攻关,重点研发生产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同时,基于横向知识链促优势产业“关联外输”,服务更广阔的市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山西品牌”。
航空航天装备做大飞机拆解规模,打造国内飞机拆解品牌。
煤机矿山装备基于煤机产业传统基础与本地新能源产业基础,开展绿色技术的协同研发。大力发展以智能化、自动化开采成套设备为主的煤机装备,打造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国际一流的煤机品牌。
径锻特材装备依托通泽重工,以数字化径锻机为产业突破口,发挥技术优势,解决冶金装备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纺织液压装备深化、拓展现有产业优势,积极转型升级,走智能化发展道路,实现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
定位:综改示范区产业体系智慧赋能的“血液”,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点。
精密电子制造“稳增长”。充分发挥产业核心竞争力,比如加快建设唐槐精密电子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唐槐计算机整机百亿级产业集群;
半导体光电产业“强基础”。比如将打造潇河百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等。
信创大数据产业“引龙头”。强化科创驱动力,比如加快推进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项目、山西先进计算中心暨计算科学产业基地等标志工程,打造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总部基地;
5G新基建与汽车电子“联体系”。将5G新基建、汽车电子等子环节作为综改示范区内部产业联动的核心,大力建设5G智能制造产业园,构建5G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协同互补的产业生态;
除了4个千亿级项目之外,还提出要打造“N”个百亿级别特色制造业。
将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建材等产业定位为提升地区产业多样化水平,提高产业发展韧性的重要抓手。
综合来看,大生物和电子信息产业在综改示范区内均由重点项目或企业带动,产值可观,将其定位为促进综改示范区产业规模快速突破的抓手。
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本地有一定发展基础,而且在未来的产业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是本地产品核心的需求主体,产业链带动效应显著,将其定位为综改示范区未来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促进产业体系内循环的重要依托。
产业链之间由横向知识链相连接,产品和技术实现产业链间的互联互通,整体产业“织链成网”,形成绿色、共融、高效、具有韧性的产业体系。
综改区还将要打造以“三大生态”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重点建设金融科技平台,完善综改示范区金融生态圈。
促进金融业深度嵌入制造业新旧产能转化阶段,实现产业链扩张与更新。
促进金融业在串联本地产业间知识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金融业深度嵌入区域产业技术转移环节,促综改示范区成为东西产业分工中枢,实现国内大循环下“东西互联”的新开放格局。
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多主体共建的创新环境。
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美化自然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流的自然环境。
切实推进临空经济区与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搭建双循环大背景下重要的开放窗口。
促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间知识链的交流融合与协同发展,实现两者双向高效互动。
促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入区域间的生产要素、产品的转移环节,助力综改示范区成为国内“东西互联”枢纽,打开产业分工的新局面。
现如今,综改区非煤产业已领先全省,成为山西低碳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也对综改区做了一系列的估算。
住龙大帅有注意到,估算年限设置到2035年,总的产业用地为:
规划截止至2035年,综改示范区共形成49个产业园区,总面积144.85平方公里。
其中:北部阳曲片区总体规划16个产业园区,总面积34.25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大生物和新材料产业,此外结合阳曲站和产业园区布局少量现代服务业,利用方特和青龙古镇布局文旅产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展少量农产品加工。其中,阳曲北部片区布局4个大生物产业园区、1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与之配套的1个物流产业园区。阳曲南部片区布局5个新材料产业园区、1个文旅产业园区、1个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和2个大生物产业园区。
中部核心区总体定位综合研发,基于产业现状,就近布局各产业的研发机构。共规划13个产业园区,总面积38.6平方公里。围绕现有太重、太钢等企业布局1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围绕富士康布局1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围绕三大平台核心布局2个智创研发园区;围绕临空经济区、晋中大学城布局4个现代服务业园区;在晋中新能源产业园布局新能源产业园区1个、围绕太原机场布局1个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在晋中高铁站南侧和西侧新增用地布局2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业产业园区和1个新能源产业园。
南部潇河片区主要为增量用地,共规划20个产业园区,其中太原10个、晋中部分10个,总面积72平方公里。根据创新链集聚原则,规划在太原和晋中部分的产业布局都成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布局有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等产业,其中现代服务业基本以商业商务用地为主,无工业用地。
太原部分围绕五大中心布置1个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在起步区和中心对岸共布置3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沿铁路线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在太晋临界处布置1个新材料产业园、1个物流园区;晋中部分在起步区布置1个晋潇金融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围绕中心布置3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2个新能源产业园区,围绕修文站布置2个物流园区、1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和1个新材料产业园区。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接下来我们还会对其中各个园区进行实地走访+专门的细分,大家尽请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