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1年行动计划内容是什么?
加强规划引领,以区域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构建“一带四群”产业格局。即以省综改示范区为核心,形成纵贯大同-忻州-太原-晋中-长治-晋城-运城的“一区七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以太原、忻州、长治为重点,打造半导体产业集群;以太原、长治、晋城为重点,打造光电产业集群;以太原、长治、晋中为重点,打造计算机产业集群;以太原、长治、吕梁、晋中、大同为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集群。推动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产业链招商配套,提升产业集群集聚水平;聚焦“六新”突破,汇聚一流人才、科创平台、高端项目等创新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2021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364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一)推动半导体产业加快发展。把握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崛起的历史机遇,立足我省基础优势,围绕半导体材料等重点推进领域,加强重大项目培育和产业链招商,完善材料-装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品应用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配套体系,形成特色化的产业聚集区。依托山西烁科、中科潞安等重点企业,加快6-8英寸碳化硅半导体衬底材料、氮化镓基高效深紫外LED芯片等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大力发展高纯石墨材料、高纯镓、高纯石英材料、专用抛光液、金刚石切割线等配套原材料;积极引进半导体外延材料、高端靶材、电子特气、高纯试剂、封装材料、光刻胶等产业,打造国家级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
(二)加快计算机产业链打造。紧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信创整机应用为牵引,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一流人才,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百信、长城、国科晋云等计算机制造基地。以打造计算机上下游全产业链配套能力为目标,加强产业链招商,推进主板、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电源、机箱机柜、光驱、打印机、复印机、键盘、鼠标等整机零部件及外设关键技术突破和生产项目建设。支持基础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开发应用,实现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适配认证、测试验证、标准认定等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形成软硬件相互适配、云应用全面覆盖的新型产业格局。
(三)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壮大。发挥我省资源能源丰富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惠电价等政策优势,着力引入行业领先企业,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多晶硅、硅棒、硅片等高载能光伏制造上游项目;大力推进异质结(HJT)电池、ToPCon双面电池、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做大光伏电池、组件产业规模;促进光伏玻璃、专用设备、金刚线、EVA热熔胶膜、背板、正反银浆、焊带、边框、支架等光伏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开展创新产品智能光伏应用示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品牌产品;构建光伏全产业链集群生态。
(四)推进光电产业创新突破。围绕光机电、LED、光通讯、新型显示、锂离子电池等重点领域,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招商,构建光电材料-光电元器件-系统/设备/终端产品产业链条,打造光电产业集群。瞄准关键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器件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整合企业、院校等科研资源,搭建光电产业创新平台,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体系。依托富士康、中电科风华等重点企业,加强光学镜头、光通信、前沿光电元器件制造及封装、新型显示装备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手机及配件、光通讯元器件、光学镜头、摄像头、小间距LED显示、深紫外LED、激光投影仪、新型显示生产装备、蓝宝石材料、导光板、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等重点产品。
(五)支持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围绕智能制造、安全生产、智慧健康养老、无人驾驶、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教育等重点领域应用需求,推动智能制造设备、传感检测系统、智能家电、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可穿戴产品等设备和系统的开发应用。以省综改示范区为重点,从龙头企业培育、科技研发、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打造适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方面不断突破,培育一批智能硬件领军企业,推动打造智能硬件产业集聚区。
(一)实施重大牵引项目。围绕“双月入企服务周”等入企服务活动的开展,加大对中国电科等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对接帮扶,增强技改、数字经济等专项资金对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山西烁科碳化硅等重大项目实施。加强对我省优惠电价、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等产业政策的宣传引导,强化龙头企业、重大项目配套的供应链、产业链项目及生产性服务企业引入,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二)优化政策支持环境。编制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对接国家规划,在我省优势重点领域争取获得国家支持,对接各市规划目标,聚焦支持“六新”潜力产业、新增长点突破性项目。鼓励市县政府、金融机构在土地、租金、生产厂房、信贷优惠、贷款担保等方面加大对电子制造业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围绕重点领域规划建设专业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集群牵引性支撑性项目,促进产业新要素集约,提升产业链项目配套质量和水平,推动优势项目快速落地。支持引进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团队,搭建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在融资、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提升集群平台服务功能。
(四)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打造覆盖高、中、低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梯队,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相互促进。鼓励通过人才飞地、兼职、短期聘用、定期服务等灵活方式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为我省服务。加大本地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推进本省高校和重点企业开展产教互动合作。推动落实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人才政策,营造产业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国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绿色通道等。
(五)提升产业协作质量。协同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产业链创新协作、产用对接、产教融合、政策解读等活动。支持在我省举办全国性行业会议。抓住国产替代机遇,推进省内企业与华为等国内领先企业在电子材料、元器件等领域加强对接合作。采取“以商招商、联盟平台招商、产业基金招商、股权招商”等创新招商模式,加快上下游配套产业引入。
(六)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支持企业采用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线集中监控与智能化管理调配,通过信息监控调度和数据分析支撑加快工艺制程改善和智能化升级,形成以数据决策为核心要素,以数据应用为运营支撑的管理技术新业态,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七)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重点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督促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