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朱坑乡
朱坑村现有867户,2792人,全村耕地面积6093亩,以林果业为主,其主导产业为苹果树、梨树共1200亩,种植药材500亩。2011年发展了100多…[详细]
汪湛村位于平遥县东南,又北汪湛和南汪湛两个自然村组成。平黄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耕地5237亩,人口1810人。新一届支部村委班子上任以来…[详细]
位于平遥城东十华里处,是朱坑乡之西大门,2100余口人,约5000亩耕地,村东丘陵梯田,村西是肥沃的井灌地,村南紧靠平南公路。具备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详细]
提起洪南村,也许人们还有点陌生,但《亮剑》大家肯定都看过,“省级生态文明村”南坡也一定有所耳闻。洪南村就是由拍摄过《亮剑》等多部影视剧的洪堡和“省级生…[详细]
龙跃村位于平遥县城东15公里处,是平遥票号掌柜雷履泰的故居所在地。全村现有人口1200余人,村域经济主要以林果业为主,龙跃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果…[详细]
兴东村(原西崖窑村)位于平遥城东12公里处,朱坑乡政府北1.5公里,全村人口876名,全村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000余亩,东高西低、南高…[详细]
朱坑乡庄则村位于平遥城东7.5公里处,由庄则村村民小组和西善信村民小组合并而来,庄则村有人口750人,耕地2500亩,西善信村有人口760人,耕地30…[详细]
辛村由辛村、源神庙、大坡、小坡四个自然村组成,现有415户,1453人,共有党员73名。全村有贫困人口83人,其中低保户65人,五保户18人。全村耕地…[详细]
丰盛村位居朱坑乡东南8公里处,为丘陵山区,地貌沟梁交错复杂,有山区、森林、丘陵根底。全村总人口1571人,占地面积3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87亩…[详细]
郭休村现有374户,1245人,23名贫困人口;共有劳动力300余人,其中男劳力15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1800余亩。郭休村支委、村委各4名,共有村民…[详细]
青村位于宝塔山下惠济河畔,位于朱坑乡西南距乡政府4公里,早在隋朝时曾为清世县,县址青村以兴隆寺为界,以东为东青、以西为西青,由东青、西青、南堡三个自然…[详细]
喜村,原名邢村,因与朱坑乡辛村音同,后顾改为喜村。该村地处丘陵与平川接壤之处,距县城8公里,由喜村与北堡两个村合并而成,经济区域优势明显。全村共512…[详细]
六河村位于朱坑乡东南端,距离县城20公里处。由河西凹、六庄两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口570余人,耕地2900余亩,主要经济作为以种植苹果与晋谷21号小米为…[详细]
乔家山村位于平遥城东南7公里处,由乔家山和赵家庄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呈东西走向,辛村河与汇济河上游流经该村南北;1992年乔家山村在原旧村的基本上,在…[详细]
南依涧村位于乡政府以东方向4公里处,由南依涧、婴溪两个自然村组成。人口800人,总面积0.5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511亩。 全村主导产业为苹果…[详细]
北依涧村,地处平遥城东十五公里的半丘陵山区,位于朱坑乡政府东北5公里,全村为单一自然村形成的行政村。全村共设6个村民小组现有345余户,1300余人,…[详细]
山坡头村距离朱坑乡政府12公里,全村有675人,党员45人,耕地4000余亩,由山坡头、花堡、宋家岭、盘石四个自然村组成。该村经济主要由果树玉米为主,…[详细]
贾家坡由贾家坡与侯家坪两个自然村组成,有人口450余口人,140户,29名党员。支、村两委7人。贾家坡村有耕地面积1800亩,种植苹果、梨树成为该村经…[详细]
朱坑乡雷家庄村位于平遥县城东22公里的丘陵山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沟壑纵横交织。由雷家庄、东郭休、兴旺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行政村位于雷家庄。全…[详细]
地名由来: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与刘伯温巡视路经此地,遇大坑拦路,当即差民众填坑修路,故取名朱坑。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朱坑乡人口数量为1.76万人,位列平遥县各乡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位。
朱坑乡位于城东南丘陵山区,辖有25个行政村,8821户,2.8万人,耕地6.7万亩。
平遥县辖乡。1962年为朱坑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2.5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平(遥)南(依涧)公路横穿境内。辖朱坑、南汪湛、小汪、北汪湛、大汪、西善信、庄则、南坡、洪堡、西崖窑、庞王、龙窑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化工、运输等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粱,盛产苹果、核桃、梨。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统一中国;废丞相、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
寺院历史悠久,具有元代建筑遗风,明、清两代曾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寺院占地总面积4652.5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302.3平方米。寺院依据土台而建,坐北向南,前后两进院。从路旁登台阶十数级而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