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一个政策双方满意
4月7日上午,山西省太谷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将范村镇彭温庄村的5700多亩荒山、荒坡、林地、村镇建设用地、道路用地、耕地、不可利用土地等打包招标。
当天上午,该县农民韩俊平以17万元夺得该标。此交易将在村里公示7天。公示结束后,17万元直接兑付给该村仅有的9个人。
该标的完成交易后,土地承租方将综合开发,通过对林田水路的建设,打造一个休闲观光农业的新去处。
这只是太谷县出台精准政策,撬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产出值,让农户安享收益,让新型主体积极发展规模化农业、融合式产业的一个案例。
2014年,太谷县胡村镇小常村村民孟志杰经营的志杰绿康蔬菜种植合作社已经小有规模。他流转了440亩的土地,计划发展拱棚搞设施蔬菜,并拿出一部分大棚来做采摘。
“没那么多流动资金,所以想着慢慢地滚动发展。”当年,孟志杰完成了176.82亩的拱棚建设,并投入使用。
后来,孟志杰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县里的政策好,我和其他人都申报了土地流转的奖补项目,我的项目符合县里‘四个一’工程的要求,年底一亩地给了我300元的补贴,而且连续补贴三年,缓解了投入资金压力,降低了土地流转经营的风险。”
该政策采取的是事后补贴的办法,根据流转土地完成后,项目建设用地实际面积奖补。孟志杰的440亩土地,2014年只完成176.82亩的建设,当年通过验收时,只给这176.82亩进行了奖补,以后再补两年。以后完成的面积,再实施奖补,也享受连续三年的奖补。
太谷县将土地流转事后奖补的政策和“四个一”工程捆绑起来,作为撬动该县现代农业的一个政策支点,撬动了土地向规模化经营发展。
2014年1月,太谷县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启动了林权、土地经营权等的抵押贷款,也为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转让提供了一个县级大平台。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土地交易融资变得活跃起来,两年时间,通过产权中心办手续的大宗土地块有2.7万亩。
对县级财政来讲,奖补的钱不算多,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太谷县怡园酒庄以优质葡萄酒酿造为主,对酿造葡萄的品质要求高。酒庄想在周边4个村流转600亩地,自己种植高品质葡萄,基于价格的争议,双方没有谈拢。
双方各有各的算盘,农民觉得自己种葡萄卖给酒庄更划算,酒庄觉得散户种植、订单种植葡萄的品质标准不好统一,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太谷县出台奖补政策后,这个问题变得容易多了。在产权交易中心的撮合下,2015年双方达成了流转协议,农民安享每亩每年1000元的流转价格,同时还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为酒庄打工种植葡萄;酒庄不仅因为政府政策的奖补减少了土地流转的成本,还可以通过经营权的获得保证了酿造葡萄水分、糖分等技术指标的达标。
2015年,流转土地后,还能有打工收入的农户,获得感很强。原先犹豫不决的一些农户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今年,一开春,好几个农户就跑到产权交易中心找到中心主任张玉龙,让他出面“给我们也撮合撮合”。
“弄不通的先搁一搁。让事实说话,农民就会自愿。”张玉龙说。
土地越来越金贵,农民的经营权收益也很高。在太谷县,蕞高的土地经营权收益可以达到每亩每年1200元的收入,平均下来也有750元左右。这样的经营权收益,农民也愿意从小块土地上解放出来。
在太谷北洸乡山西金谷集团的基地,一位在创业园苜蓿基地锄地的当地妇女告诉记者干一天挣80元。“在自己的地上,干一天就赚80元,合算。”
土地流转价格不算低,交易量还很活跃,交易双方获得感都很强,太谷县是怎么做到的?
政策导向很明显。太谷县制定的县域鼓励政策,很明确地给规模化土地指出了经营方向,同时,还给出了路径。
根据山西省的农业板块规划,太谷县所在的晋中盆地主要以发展设施蔬菜、花卉、养殖和苗木为主。太谷县跳出农业抓农业。
一亩地的收益在太谷县会有多高?张玉龙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任村乡任村村支书家里发展了一亩设施杏树,靠着春提早和抗倒春寒,每年提前上市半个月左右,用采摘的方式经营,一亩地去年收入十几万元。
“大家已经不是简单地种植养殖了,而是发展设施农业,搞采摘农家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经营状况都不错,收益也很可观。”
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百里林果带,这一带上,有生态庄园、民俗民宿农家乐、采摘园三种类型等23个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去年年底,太谷县成为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5年采摘等乡村旅游实现近20亿元收入。
由此,精准奖补撬动土地流转活跃,进而带动整合各类要素,成为太谷县改革与建设试点中精彩的一笔。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