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合网-山西土地网土地流转地块出租转让农村土地租赁承包网络平台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蕞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蕞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蕞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700亿元、比2009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1810亿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0亿元、增长20.3%,分别是2005年的2.1倍、2.4倍和2.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40元、4730元,增长11.8%、11.6%。
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28个子行业实施方案,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步伐加快。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行业在稳步增长的同时,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5年共关停小火电机组316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397万吨、焦炭产能4761万吨、水泥产能2586万吨、电石产能142万吨;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造林绿化工程、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严格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综合运用结构、工程、技术和管理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与2005年相比,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6.3%、13.5%,全部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11个省辖市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47天,优良率提高33个百分点;完成营造林233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4%提高到18%,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版权声明:本文由晋中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